本报北京5月12日电(实习生 胡彦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建立寨卡病毒小头畸形动物模型,证实该病毒可以直接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团队,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研究团队合作完成。
据统计,2015年3月~2016年3月,巴西有6500余名婴儿被诊断患有小头畸形,而这些患儿的母亲大多感染了寨卡病毒。小头畸形是一种罕见疾病,是指胎儿在子宫内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明显变小,这些患儿有可能出现智力发育显著迟缓、癫痫等症状。
世界各地不少研究机构正努力研究,以确认婴儿患小头畸形和孕妇感染寨卡病毒的关联性。不过,之前探讨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的关系,更多地是看临床表现,科学依据并不充分。中国科研团队利用玻璃纤维针将寨卡病毒直接注入正在发育的小鼠胚胎中,3天后发现寨卡病毒增加了300多倍,而且病毒直接感染神经干细胞,抑制了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许执恒说,通过全基因组表达谱分析,最终发现大量与免疫、小头畸形、寨卡病毒的潜在受体及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出现明显异常,由此掌握了“直接证据”。
秦成峰说,这是一项完全在中国本土完成的工作,科研团队在国内首先从输入性病例患者身上提取了病毒样本,完成了这项研究,而两个实验室的跨学科合作,在短时间内产出较好的科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