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成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截至去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已经有48项,位居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还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许我们不能一一造访这些地方,那就先跟着纪录片走一趟吧。
《丝绸之路》
(日本NHK与中国中央电视台 1980)
日本人对丝绸之路大概是真爱,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与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30集纪录片《丝绸之路》,从1980年4月一直播到9月。时年27岁的喜多郎为纪录片配乐,虽然他从未走过这条千年古道,但文化的感染力大概能跨越时间与空间,音乐再现了如梦如幻的丝路辉煌。
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长安未央宫、敦煌莫高窟、新疆交河故城……散落的遗迹勾连起了这段历史。不知张骞迈出一路向西的第一步时,是否回头望过长安,是否知道,他要走的道路将绵延千年不绝。
《话说长江》
(中国中央电视台 1983)
25集的《话说长江》至今保持着纪录片在中国的收视纪录:据说当年此片播出时,收视率一度超过了40%。中国观众第一次全面直观地看到了国家的人文地理。
从长江源头出发,镜头带着观众顺江而下漂流到吴淞口。全片细致捕捉了沿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风貌:从三峡、大足石刻到峨眉山、黄山,诸多世界遗产丰厚了这条中国黄金水道的历史;而透过景德镇的瓷都风华和四川重庆嘹亮的川江号子,观众发现今天的江岸依然处处是传统文化的印记。
23年后,央视制作了新的《再说长江》向前作致敬,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这部经典的回忆。
《故宫》
(日本NHK 1996)
也许有些遗憾,第一部让中国人惊叹的故宫纪录片不是出自国人之手。对于20年前的这部NHK经典之作,人们或许已经淡忘它的细节,但神思者乐团的配乐依然久久回荡。恢弘的音乐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节奏,也揭开了一个文明古国的往故。
该片走进北京和台北两地的故宫,拍摄了几乎所有馆藏的国宝级藏品。26集的纪录片将它们最精美的细节铺开,并将其中的艺术和历史背景娓娓道来。这也让该片成为最好的中国古代文化普及课之一。
《长城》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2008)
该片使用了大片级别的电脑特效,考古学家和科学家分享了近年来的一些发现,探寻长城最初的建造技术。只有两集的篇幅,可能不是关于长城最详细的纪录片,但它选了一个新鲜的角度——打破了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的叙事模式,展开了草原游牧文化这一平行线索。
长城在1987年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伟大的城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隔离带。它的兴衰似乎表明:战争与和平,隔离与融合,都是民族为了生存所作的选择。
《瓷路》
(中国中央电视台 2014)
6集纪录片《瓷路》追寻传奇的海上丝绸之路,从瓷都景德镇和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出发,足迹遍及海外。全片以国际化的视角来解读瓷器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纪录片涉及的陶瓷种类繁多,通过记录古老制瓷工艺的现代传承,以及他们在不同文化交融中的推陈出新,展示了工匠精神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