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出题老师的潜意识里,学霸也往往以谢顶的形象出现——你看,得高分的那位,脑袋上只有几根头发,而得低分的那位,头上则顶着一片茂盛的黑发。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到这道题就像演员出戏一样,被这个犄角旮旯里看似不相关的细节吸引住了——一个很可能被认作是无聊、没劲、没营养、没法登上大雅之堂的细节。不过,我无意调侃这道题,而是想从这个细节出发,谈谈我们日常在看待和衡量一些事物时所选用的尺子。
就像漫画里所描述的,曾经拿过满分的学霸,考了一次98分,却被家长给了一巴掌。家长衡量这件事,拿起的尺子是什么呢?可能是“100分”,拿满分作为参照物,98分自然称不上高分了;也许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当尺子,人家能连续两次考满分,你为何不能?至于是打还是亲,还有其他新的尺子要拿来,如此种种。
我们生活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尺子,来衡量这件事或那件事,利弊,得失,功过。有些时候,这些尺子,根据我们的信仰不同,知识储备不同,经验阅历不同,而有所不同;也有些时候,我们只是下意识地,随手拎起一把不知道是从书本里,电影里,抑或是从别人的故事里捡到的尺子,草率地比在人或事的身上,一寸一寸地衡量起来。
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去追问自己,这样的尺子,究竟是否科学?
眼前的“聪明绝顶图”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和印象,竟也会出现在决定人生命运的试卷上。这时,我们该拿起什么尺子去衡量呢,总不能以“上帝是公平的,既然有了聪明,秃顶就活该”等调侃戏谑之语而搪塞过去吧。事实上,有一定的实验证明,秃顶往往是由大量雄性激素分泌导致,而这些,对于主司形象思维的右脑的发育,有不小的促进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除疾病引起的脱发外,秃顶男子的确是“聪明的”。
所以,“聪明绝顶”真的并非是一种社会偏见,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这也是我所坚信的,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对事物的解释,除了有这样或那样的家长里短和社会科学的解释之外,总还有另一把尺子。这把尺子,就叫做科学。
有了科学这把尺子,我们再重新去审视身边的人或事,可能就不再局限于“好”与“不好”、“应该”与“不应该”的价值判断上,取而代之的是从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维度,去追问一个又一个的“是”与“不是”,以及“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而这些,会让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为重要的是,这把科学的尺子,会让我们在今后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整个人类社会时,去除原本不必要存在的恶意、猜忌、指责,而多一些的理解、包容,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在前不久的一次科学会议上,行星科学家、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郑永春展示了一幅图片:广袤无垠的漆黑之中,有一个“暗淡蓝点”,这个小蓝点就是地球。这是人类第一艘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旅行者一号,在它即将飞出太阳系的瞬间,“回过头”来拍下地球的样子。
“原来我们是那么的渺小!”郑永春随后说出的话让现场的人纷纷鼓掌。以宇宙为尺度,我们人类、生命乃至于地球是那样的微不足道。所以,郑永春说,天文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当你处在不同的维度上,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完全不同。那么,还有什么,比改造人的世界观更重要?
回到眼前的这幅画,分数、成绩、学校、工作、前途等现实中的尺子,让大多时候的我们,变得身不由己,奴隶一般地被驱使前行。我们却很少换一把科学的尺子问一问,这些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有一天,我们或许更愿意通过一组大数据来论证,小时候成绩没那么好,那孩子的未来,就未必不好。
(作者为“来点科学”全媒体工作室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