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6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就业季里让我做那只脊椎动物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6月22日   09 版)

    又到了这样一个时节——据说,本周前后将有765万名像我一样的应届生,告别学生时代。

    这意味着什么?再创新高的毕业人数,经济放缓中严峻的就业形势,二者叠加,就是满身臭汗、手里挥舞着简历,只为从千军万马杀出找一份填饱肚子的工作的我们。

    颇为狼狈的“毕业求生图”,又一次“不负众望”地被媒体构建。可身为当事人的我们,真的有那么惨淡吗?

    北大的研究者们在去年的《2015就业主力军调查》中写道,90后对自己的工作没那么看重,半数会在步入社会的一年内,选择一份更喜欢的工作;今年4月,一家招聘网站的公关则兴奋地向我展示了他们新出炉的调研报告:62%的应届生认为“兴趣爱好”才是择业的首要条件,把待遇放在第一的人成了少数。

    新的时代来到了,可能更好,不是更坏。仔细一看统计表,出国、读研、创业,以及五花八门新奇有趣的工作,取代了原本的空白。

    还有些“慢就业”族,像我隔壁铺的哥们。他在深圳实习了十几个月,签了三五个协议,可最终因为“没有喜欢的”,买了张车票就成了“三无”的北漂。

    原本急于谋生的年轻人,现在能更悠闲地走自己想走的路了。

    在这个季节,社会上也不会缺少忧虑的声音:出国深造是因为工作太少,频频跳槽是因为条件不好。在经济放缓、产业换代的当下,似乎筚路蓝缕才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我甚至能透过一条条新闻后的评论,感受到他们的焦急:今天的年轻人,为啥不着急?又这么任性?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当不着急成为时代的气质,“任性”其实是另一种坚持;在他们臆想中饱含着无奈的选择,其实饱含我们的思虑和向往。

    也无怪我们会被人误解。在“告诉我,你的梦想是什么”的年代,过去所有不敢以及不能作出的选择,都有了实现的空间。

    毕竟,社会从来没这么丰裕过,丰裕到不太需要刚满20岁的年轻人就立刻去创造看得见的财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平等和沟通的氛围也第一次蔓延开来,父母之命变成了放手的姿态。

    在这之前,封建社会三六九等延续了千年;随后,即使蓝绿色军装整齐划一的“上山下乡”声过去,70后、80后们依旧要多少承担生活的重担、家庭的期盼。像我们90后一样,有机会完全为自己而活的,或许竟是几千年来的第一代。

    也正因此,很多前人从未意识到,追随内心的活法,是正常甚至光荣的。

    从小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我们有了更多“做梦”的机会。网络的普及,孕育了数不胜数稀奇古怪的想法,培养出一颗颗充满朝气的躁动不安的心。不知不觉,我们成了被选择的自由和梦想喂大的一群人。

    就连家庭,都在经历变革。“成家立业”中,前者的时限已被一拖再拖,一味催促的父母正在减少;对于后者,我们的亲人也在渐渐理解:他们中的很多人允许孩子选择自己的道路,甚至为之给予物质支持。

    一切都太美好了,不是吗?我们甚至都有了实现梦想的资格。

    可反过来说,在我们被培育出梦想的那个年代,经济还在飞速增长,京沪的落户门槛没那么高不可攀,大城市的房价没那么高,一溜儿的巨头豪门上演着掘金神话,充满美好未来的机会还满满当当。

    我们这一代人,在被给予“同时实现梦想和现实”的史上最乐天派的教育后,发现——梦想也没那么好实现,至少比简单活着难得多。

    当然,时代依旧值得期待。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工作机会数不胜数,就连沿海那些最传统的加工厂,都还在为招不到工人烦恼。我们这代年轻人,已经不太担忧温饱,梦想才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我们的荣耀和痛苦,都来自于此。

    因为我们比任何一代人都清楚,现实只能算生存,梦想才是自己要的生活。其中的落差,就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独有的痛点。

    或许该为“多余的梦想”烦恼,然后舍弃它?

    在学生时代的最后时刻,不知为何,我想到了5亿多年前,茫茫大海里出现的第一条鱼。它是这个星球的第一只脊椎动物。在此之前,从来没有生物能感受到海水的冰冷,以及浪涛拍打身体的痛感。

    虽然并不舒适,却可喜可贺。因为它终于身处另外一个世界,就像我们一样。

    觉醒后的苦痛,也正是继续进化的动力。

程盟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6月22日 09 版

就业季里让我做那只脊椎动物
寻找法国“华二代”
埋在山村的挖宝梦
新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