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对于当初从英国漂洋过海来西浦读研的吴剑青来说是难忘的一天,他顺利拿到了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申请的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奖学金也通过审核,这将支付他留学期间的生活费。
选择西浦而放弃全球排名前30的国外大学读研的机会,吴剑青笑称为“力排众议”。一年半之后,他再次用实力证明自己,“申请成功的关键要感谢在西浦研究生阶段忙碌而难忘的学习。”
成长离不开导师的点滴帮助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第一届硕士生,当时系里只有3名研究生,全职教师却有17位,生师比例相对高,吴剑青享受的完全是一对一师徒制的指导。
从读研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跟着导师Emmanuel Tadjouddine教授上课、进实验室、做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担任助教辅导本科生等,每周还会跟导师有3个小时左右的交流时间,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下慢慢成长。
让吴剑青意外的是,刚入学时,学校就为他配备了个人办公桌和台式电脑,由于研究方向是高性能计算,导师还另外给他安排了一台工作站。他说这些基础设施和条件甚至是很多国内外大学无法比拟的。
读硕期间,吴剑青专业课均分超过70分,获得优秀硕士学位,入选硕士生项目学生代表,助教经验也得到学弟学妹的好评。
所有的这些付出和积累,帮助他在国外名校的众多博士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之所以选择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读博,还得益于学校所在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这里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区和合作项目,国际合作和交流机会很多。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Shen Jun教授2015年来苏州访学,吴剑青就是在这期间结识了他未来的博士生导师。Shen教授在看到吴剑青的简历之后,就主动联系他面谈并表示非常认可。
吴剑青的成长历程只是西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个缩影。相比于硕士研究生,西浦的每名博士研究生至少配备一名来自西浦的第一导师和一名来自利物浦大学的导师。
环境科学系的国际生Pelin Kinay不久前在西浦开始她的博士学习生涯,目前正在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人口健康的影响,重点研究老年群体。
Pelin在家乡土耳其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就开始学习汉语,去年10月在合肥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因西浦优厚的学术支持和国际化环境特意转学而来。
环境科学系Phil Staddon是Pelin的主要导师,公共健康系的Elmer Villaneuva是她的另一个导师,还有两位导师在利物浦大学。
Pelin经常与这些导师们聊天,每周还要与西浦的导师见面交流,每天汇报学业进展。她感激地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点滴的帮助,他们教会我如何学习和做研究。”
在教学中打开研究生就业通道
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介绍说,学校整合中英两国硕士培养制度的优点,将硕士研究生学制定为一年半,分为研究型和教学型硕士,绝大多数教学型硕士以直接就业为导向。
西浦国际商学院院长陈靖涵教授介绍,在商学院的课堂上,书本理论知识的教授只占教师教学内容的一半,另一半则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业界实践中。
学院现有100多位教师,来自32个国家,一半以上是外籍教师,其中53%的老师都有丰富的业界工作经验,非常注重案例教学。
“我们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不同案例中,这些案例是国际化的,既有中国本土案例,也有美国及欧洲国家的案例。”院长陈靖涵教授说,这也是学院教学上的一大特色。
此外,学院还专门从世界500强及园区的国际化企业中邀请一些业界导师为学生提供指导,他们既有学术训练,又有国际企业多年工作经验或有创办企业的经历。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就来源于一些业界的现实议题,业界导师帮助学生在还未毕业时就接触并解决这些问题。
课堂之外,学院也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实习。西浦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在培养以就业为目标的研究生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学校附近就有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合作企业以及各国商会。
一年前在美国威尔希尔公司实习的经历让该学院金融专业研究生董佳乐记忆犹新。
这个机会是西浦国际商学院推荐的,董佳乐说,“学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实习和工作的资源,鼓励并推荐我们在校期间就申请国际大公司实习锻炼,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在这样一所国际化大学读研的经历,让董佳乐凭借英语、人际关系等优势,很快速地适应外企工作环境,金融知识和技能也为他的实战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实习三个月之后,董佳乐顺利成为威尔希尔的一名正式员工。
陈靖涵教授认为,商学院的价值体现在所做出的“产品”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并产生影响,“产品”包括课程设置以及培养出的学生质量。
以该学院已经毕业的三届硕士毕业生为例,一半左右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的单位包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知名投资银行、境外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等,也有部分毕业生留在西浦或赴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海内外名校继续攻读博士。(许恬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