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关系,我和“老外”接触比较多。“老外”与中国人在文化和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别,这些差别也映射在中美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方式上。作为美国企业的中方员工、中国客户面前的美方代表,我们在工作中每天都在“求同存异”。
先说差异。第一个差异是劳务合同。美国公司的劳务合同写得比较详尽,除了薪资福利和工作要求,一些容易产生问题的方面,比如知识产权、竞业禁止等约束条款,也是标准条款的一部分。中国公司的合同相对简单,有的公司甚至会在合同中省去工资、福利等信息。
美国公司鼓励每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多亚洲员工则不太擅长在公开场合说话,或者等“领导”发言了再点头附和。我曾在一个论坛上发现,在提问环节,参与论坛的所有中国人都闭口不言,唯一的一位美国听众却一连串提了七八个问题。
美国是一个“熔炉国家”,很多公司都会吸纳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来提升竞争力,人们在日常谈话中很注意保护隐私、避免歧视。即使是开玩笑,如果你说出“你再吃当心找不到男友”这样的话,也会冷场。
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共同点。
首先是勤奋。相对于假期又多又长的欧洲劳动者来说,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很勤奋。虽然中美时差12个小时左右,我在北京中午一两点发邮件到美国,往往都能迅速收到回复。
中国人嗓门大,美国人何尝不是呢。这代表了两国文化中粗犷洒脱的一面。宽阔的办公平面里,一嗓子吼过去询问工作的,可能是美国人,也可能是中国人。不过,这种粗犷风格并不代表“不专业”。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无论文化背景如何,公司看重的是员工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无论是哪里人,只要能出色完成任务,就是好员工。
(作者简介:丁洁,在中美欧企业工作十余年,曾任美国企业副总裁)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