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当老文化遇上新思想

实习生 陈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7月20日   12 版)

    在江门举办的“全球华人华侨创梦工场总决赛”上,一个个拥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项目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在众星闪耀的创业项目之中一个平平无奇的秫秸画保护项目却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出现在比赛现场。没有炫目的高科技,没有大开大合的商业布局,更多的是人文情怀,以及给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创始人肖永庆还只是一名大三学生。大一寒假结束,他才从室友那里得知秫秸画这种源于中原地区的古老艺术。和陕北贴纸一样,秫秸画也属于一种剪贴艺术。但是当肖永庆听说这个陌生的名词的时候,这种技艺只剩一个叫闫文军的传承人了。

    闫家并不富裕,住在豫北的一个山村里,肖永庆去的时候还找不到路,村民告诉他哪家门口都是高粱,就是哪家。到达的时候天都快黑了,闫家还没有吃饭,闫文军被妻子斥责不会赚钱,整天窝在家里。他没说什么默默地拿着那一揽子工具就要到院子里烧,被肖永庆一把给拦住。

    两个人针对秫秸画的问题,谈了一个晚上。老人当着肖永庆的面亲手做了一幅画,他当时就被这种中原古老的工艺所吸引。在人们眼中只能做柴火的高粱秆在老匠人手中又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将秸秆的颜色,长短,大小不断地排列组合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雄鸡、兔子、夏荷秋菊等作品。

    肖永庆本来打算是买画,这时变成愁卖画。他担心自己一时能拉住准备烧掉工具的闫文军,却不能救这个技术一世。

    在肖永庆看来,流传了几百年的民俗艺术逐渐式微,究其原因这种艺术作品流传程度不高,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平时的交易仅限于当地的集市和一些地方民博会。经济效益才是促使技术发展和传承的最初动力。

    于是,他在征求闫文军老人意见之后,在学校成立“秫魂画韵项目组”,从2015年9月至今他的团队在线上线下做了无数的宣传,不仅申报了河南省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带着作品参加了全国数十次民博会以及创业大赛等活动,大大提高了秫秸画的知名度,制作团队由最初的闫文军父子两人扩展为现在的十数人。作品一个月就能卖出百余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非遗产业。

    为了把这个在北方流传的艺术推广到更远的地方,针对秫秸画在南方潮湿的天气不易保存的特点,他们还请来中央美院的专家,专门研发相关工艺。

    对于肖永庆而言,秫秸画仅仅是一个开始,以后还有可能采取类似的模式继续进行着他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

也许年轻,但是靠谱
当老文化遇上新思想
鸡蛋卖到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