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阳光下,在风雨中,奔跑的感觉。在田野中,孤独地一人;在跑道上,与同学伴行。每次长跑,受伤的小腿传递着隐约的痛。然而这种痛,却给了我力量,催我向前。奔跑让我与内心对话——让身体疲惫中恢复,让心灵压力中释放,然后告诉自己:我可以!
这是高二那年我喜欢上的运动。到今天,依旧如故。
我来自河南林州的一个山村,虽然靠天吃饭,但爸妈那勤劳的双手足以带给我一个安逸的生活。这种安逸,一直维持到那年……
高二,父亲重病,家里的大梁倒了,平生第一次意识到父亲早已不再如记忆中那般高大。那也是我打工上学的开始。第一份兼职,学校食堂,盛米饭。受过冷眼、吃过冷饭,那时我17岁,基本摆脱家里的物质支撑。原以为,父亲渐渐康复,一切都将恢复如初。然而,2012年3月,我备战高考的那个春天,命运跟我们开了个玩笑。医生的误诊导致弟弟病情恶化,巨额手术费下,愤怒、不安逐渐衍化成恐惧,浸入了我的骨髓。为了治病,爸妈带着弟弟从新乡,辗转到郑州、石家庄、北京各大医院,晚上看护病房里不许家属留宿,爸妈就蜷缩在楼道里;为了省钱,妈妈就着馒头配白水,凑合着三餐……这一切,直到我高考结束后才知道。对我而言,从百日冲刺到高考前夕,电话那头,永远都是:“小红,不用担心,医生说下周就可以出院了……”下周、很快、过两天……却始终没到,高考完的第二天,第一次在医院见到妈妈,3个月的劳心费神,她那已无血丝的脸,让我的嘴唇瞬间抽搐,无语。
这次,我彻底清醒,再无安逸度日的幻想。清晨,奔跑在家乡小道上,汗水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散,那时,我知道:我的生活从此和同龄人不一样!
2012年夏天,东南大学的录取通知,成了家里唯一高兴的谈资,然而,这张纸承载的费用却丝毫不轻。假期,跟邻家婶婶到山西长治的煤厂打工,每天工作近11个小时,一周下来,工头反悔,没有拿到一分钱。回家以后,开办补习班,赚了1200元,加上母校奖励的1000元,踏上了离乡的路。
扛着从家里带的被褥,登上前往南京的火车,熟悉的旋律回旋在耳边: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被迷茫充斥的大脑,在激扬的音符中注入了力量。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在学生处资助中心老师的帮助下,我在绿色通道办理了学费缓缴;同时得到易红校长颁发的生活补贴和军训服费用补贴。和易校长握手的那一刻,心像是有了支撑,不再那么无助。随后在辅导员的帮助下,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南京的冬天异常冷,原以为南方暖和,便没带大衣过来。冬日逼近,去买冬衣,最终却空手而归——大城市的东西真的好贵。收到辅导员短信的瞬间,一股暖流注入身体——学校提供了一批冬衣给学生。在南京已有三年,每逢冬天再穿起这件羽绒服,都再次体会到雪中送炭的真正寓意。
学校承诺: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学校做到了;而我,在学校羽翼的庇护下,更不会让这些资助付之东流,我要变得更优秀来来回报母校。大学以来,我获得了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课程奖(单科专业第一)、1次校三好学生等奖项,所参与的本科生课外研学项目(简称SRTP)也获得了江苏省级优秀,并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了相关文章。
三年来,我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资助2万余元。外来的资助为我提供了学费保障,但我必须要学会自立,不能只寄生在资助的羽翼之下。因此,接受资助的同时,我开始做兼职:一边在校内申请勤工俭学岗位,一边在校外找家教;周末、节假日在外面做促销、发问卷。兼职的日子很忙、很累,也曾受骗,但我很欣慰,大学期间,做到了生活费用完全由自己解决。
也曾有过迷茫,然而难过时,便在田径场上奔跑;或是喊上几个球友,在体育馆里跳跃,在酣畅淋漓的运动中,体内的负能量消失殆尽。现在回想,生活带给我的,不只是压力,还有承受力。
我的大学,我所走过的路,不是独自一人的经历,很多人帮我、陪我一起走过。我难以想象,没有这些援手,我又该如何支撑。第一次接触云南支教队时,我意识到,或许我也能做别人的支撑,那一刻,感恩,开始在心底萌芽。
缘梦彩云协会,给了我奉献、传递爱的机会,中秋假日,清洗、整理捐赠的军训服;“扫楼”为周边小学募集书物;也许微不足道,但很欣慰,孩子们的欢笑里有我的一份努力。
2013年暑假,我参加了雁行中国公益宣讲团,顶着烈日,在江西上饶等地开展宣讲会十余场,近6000名高中学子受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一次次地修改讲稿;熬夜讨论宣讲模块;只希望自己能够为备战高考的学子注入一些正能量。
2014年10月,因为课外研学项目,我第一次接触临终患者,然而在一年多的志愿经历中,每周六下午却成了我一周的期待。贴近死亡边缘,用心去和患者去交流,让他们忘记对死亡的恐惧,带着那份安宁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不记得有多少次,因我陪聊的患者离世,而情绪失控。后来渐渐明白:今天,所见到的患者,都可能是今生最后一次,而我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带来最后的那份快乐,哪怕只有一分、一秒!项目结束后,我和队友将项目剩余经费1300余元,全数捐给了东南大学生命关怀协会,并且开展了“关爱生命”的志愿者招募活动,希望这小小的举动能将奉献与爱继续传承!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在奔跑的路上,也定会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是我对自己的承诺,更是对所有助我力量的回应。这条自立与感恩的道路,我将永不止步……
(东南大学 秦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