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三下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一支强心剂

实习生 李雅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8月03日   07 版)

    7月13日上午,一辆大巴车缓缓驶入全国现存唯一一个两家闲戏曲传承地——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冯翊村。一群身穿印有“河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字样文化衫的大学生队伍吸引了村民们驻足。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研服务队2016年“三下乡”暑期实践拉开了序幕。

    每年都有的“三下乡”要能发现新问题

    和前几届社会实践不同,今年团队顺利申请为全国50支“爱唱响”社会实践团队之一,所以将在完成文化调研任务的同时进行艺术支教和文艺演出这两项活动。

    “两家闲”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拥有独特的怀庆府方言唱词、温柔婉转的唱腔和取材于社会生活的故事情节,同时在2015年正式入选第四批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队长胡蓉蓉说:“作为青年志愿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真正把热情投入到‘两家闲’的调研和学习中,激发自己保护和传承的使命感。此外,所到之处必留余香也是我们的信条。”满满的日程安排饱含着队员们的热情。

    目前为止队员们已经完成了所有剧本的整理,老艺人们的手抄剧本已经泛黄,字迹模糊,为了让它们更好地保留,一部分队员将其输入电脑。队员张聪一边研究剧本一边打趣:“有很多字都要靠领会整体意思才能猜出来,好像在研究甲骨文。”

    “两家闲”剧团团长赵国武回忆道,直到文革时期,剧团一直保持着蒸蒸日上的局面,甚至在陕晋两地也影响深远。“因为除四旧,演员就只能唱样板戏,当时也没人退缩,只要能把这个戏唱下去,不中断就行!”剧团的发展一直在延续,可是如何使它发展得更好成了当务之急。

    26岁的严女士学中阮也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因为不熟悉乐理知识,她学起来有点困难。作为剧团最年轻的传承人,严女士不仅学习“两家闲”,还在生活之余学习中阮伴奏。“虽然我从外村嫁过来没有多久,但是刚来这里就喜欢上闲戏,再加上平时也就是家庭主妇,所以学唱戏正好还能打发时间。”

    严女士回忆起自己的学琴之路,“教我的那个琵琶老师不是本村人,所以平时大部分问题都是在微信上沟通的,确实非常不方便。现在我也只能够弹过门和二板,对于八板还是有点困难。”剧团发展的问题在采访中渐露端倪,没有系统知识的教学,对于刚入门的演员来说学习相当不易。

    有人敬而远之,我视之如生命

    周子健是河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公认的金牌主持。然而就在2014年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调研服务队“三下乡”之后,他就转行唱起了京剧,还获得第11届全国高校京剧研讨会一等奖,在学校组织成立了京昆艺术研习中心。

    “三下乡”给他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些老艺人对传统戏曲矢志不渝的热爱。周子健回忆,那是他第一次尝试“勒头”,目的是吊眼角和眉毛,但是给他的感受很直接,就是头疼。“当时有一位老艺人已经60多岁,家在市区住。他得知我们要来调研怀邦,专门赶到我们三下乡的地方一个人住,跟我们讲怀邦的发展,教我们表演,只要有人感兴趣他就特别开心。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当时他耳朵在发炎,而且很严重。”

    “这些老艺人对艺术狂热的追求和忠诚特别打动我,可以说是他们这种精神给我以后选择从事这个职业‘点了一把火’。”谈到因为学习京剧错失了一些主持和比赛的机会,他告诉记者,很遗憾但是并不觉得后悔。

    他回忆说,当时也会有人不理解,说他不是一直演讲主持的吗?怎么突然就开始唱戏了?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是真真正正地爱上了京剧。“那我为什么不能把它当成我的事业,用一辈子去好好经营呢?”周子健说,“7天的三下乡活动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的确会给人带来成长,比如我,就是在这短短的几天得到了思想上的启蒙,如果没有这一周,也许我对戏曲的态度依然停留在最表面的喜欢和爱好这个层面。”

    今年他刚刚如愿考取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表演创作与研究专业的研究生。

    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今年“三下乡”团队中的仝佩禄也深有同感,他说,当时老艺人们表演了两个多小时大家还不觉得有什么,等自己真正穿好扮相不到10分钟就热得受不了了,更别提还得表演。“老团长的话深深地震撼了我,他说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把‘两家闲’传下去。”仝佩禄觉得如果没有这份责任感,爱好就没办法成为追求。

    对症下药方可实现突破

    记者联系到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主任丁永祥,在谈及“两家闲”的发展保护时丁永祥说:“这支社会实践队伍就是去帮助剧团发掘闲戏的亮点,把所有的调研内容形成书面文字材料,这样剧团的发展才能更加完善。”

    “两家闲”虽然现在已经申报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发展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我们发现剧团的经济来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现在的一切活动都是自己集资,所以如何帮助他们争取到政府的帮助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丁永祥说。

    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两家闲”的传承保护中同样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已经连续举办3届的校园‘非遗’文化月,把民间的‘非遗’艺术带进校园,激发更多青年的兴趣,实现真正的传承。”队员刘惠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会长介绍说。

    他告诉记者,协会现在利用自身资源,尽可能多的帮剧团联系一些景区演出或者大型晚会,争取增加他们的收入渠道,帮助剧团产业化发展。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学戏,不只是因为19日晚上的文艺演出,更因为我们想把‘两家闲’带进校园,激发更多人的兴趣,这样愿意传承它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最终的目标。”队员任贤说,由于“两家闲”的唱词是焦作方言,所以队员们纷纷反映学起来有困难,但是没有一个人放弃,大家都耐心地跟着老师一字一句地扣音准,争取做到最好。

    善作善成方能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才能更好落实。据了解,“非遗”传承调研服务队全体队员将在秋季入学时把“两家闲”戏带进校园。

实习生 李雅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8月03日 07 版

上海:爱心暑托班在“微妙平衡”下做大“朋友圈”
用理性方式善待留守儿童
“三下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一支强心剂
“中国青年报共青视点”微信号一周精选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