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9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健康食品和健康到底有没有关系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9月01日   07 版)

    资料图片 视觉中国供图

    健康食品和健康到底有没有关系吃这个问题,可能是困扰人类最现实、最纠结的问题。吃这个问题,可能是困扰人类最现实、最纠结的问题。


    宠物的饲主吐槽时,经常以狗和猫对食物的选择区别做槽点。在很多主人看来,狗只是把面前的东西分成能吃的和不能吃的,对能吃的食物没有太多味道上的挑剔;猫不一样,猫把食物分成好吃的和不好吃的,不喜欢的味道可能不到饿急眼了绝对不吃。

    人对食物,自从被分成健康和不健康两类之后,选择就变成了一种困扰。从直观上简单区分,好吃的基本都是不健康的,比如薯条、炸鸡、冰淇淋。而什么是健康的呢?我能想出来的,比如,水煮青菜、蒸熟的粗粮,各种方法烹饪都难以下咽的秋葵就是它们中绝佳的代表。

    有健康饮食指南说:“中国人烹调方式喜欢用煎、炒、烹、炸,喜吃炒菜和油炸食品,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一般认为采用蒸、煮、煨、炖的方式更好。”同一份指南在结尾部分说:“总之,可以肯定地说,饮食习惯和寿命长短密切相关。以素食为主,适当节食,抛弃各种不良饮食习俗,多吃蔬菜、水果,常吃鱼、豆制品和黑色食品,低脂、低糖、低盐,不暴饮暴食,重视早餐,食物品种多样化多变化,荤素粗细粮合理搭配,才是长寿之道。”

    可是各种健康饮食指南,都没有给出它们所得结论的科学依据,没有任何试验结果来作数据支持。要想检验不同食品的健康与否的假设方法只有一个:招募一群志愿者分成两组,让一些人只吃某种食物,另一些人只吃另外一种食物,这样持续十几、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想想这种试验也不可能有。先不说要募集多少试验经费才能开展,这一定是个天文数字,就说人类能否长期抵制另一类食物的诱惑,只吃试验人员分配的类型?我认为不可能。

    这个试验还没法在动物身上做,比如常被用来做药物实验的恒河猴,它们的生理条件最接近人类。但这些家伙吃素,像我最想知道的:每天都是薯条、炸鸡、冰淇淋之类的配搭,吃多久会死?这样的问题,试验不了。

    但想要试验健康食谱的人也没放过它们,它们在试验中被分成了两组,一组食物敞开吃无限量供应;另一组每天只给吃七成饱。试验坚持了十几年,结论也接近当初的设想,吃不饱的一组普遍比天天暴饮暴食一组长寿。

    但是,在试验中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现象:食物充足的一组精神愉快程度明显高过长期吃不饱的一组。也就是当一群愉快的胖猴子大部分死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时候,另一群饥肠辘辘的猴子又神情抑郁目光呆滞地多活了几年。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膳食指南建议,每个成年人从脂肪中摄取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3,从饱和脂肪中摄取的热量不超过1/10。英国的指导建议也与之大体相同。随着关于饱和脂肪危害的警告流传开来,人们开始削减黄油、牛肉之类的食物。食品产业也闻风而变,货架上摆满了低脂饼干、糕点和酱料。

    有人认为这条信息成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西方国家的心脏病死亡率显著降低。1961年,英国过半数的死亡由冠心病导致,而2009年降到了不足1/3。

    质疑的人则说,这些年来医疗和疾病预防水平也大幅提升,很难说饮食结构改变在这方面有没有起作用,或者说发挥了多少作用。而且即便脂肪摄入量大幅降低,肥胖症和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却并没有下降。

    英格兰公共卫生局去年发表了一份重要报告——《减糖:必须采取行动的证据》。报告说,11岁至18岁年龄段,平均每天摄入74.2克糖,占一天能量来源的15.6%。19岁至64岁年龄段,平均每天摄入58.8克糖,占一天能量来源的11.5%。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健康标准是不超过5%。英国人吃糖太多了!

    原因是,脂肪成为公众健康意识中的“过街老鼠”后,商家为了弥补减少脂肪后食品“缺少油水”“枯燥乏味”,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大量的糖。

    好吧,又回到了文章的开头,到头来还是好吃的是不健康的,健康食品是难吃的那一类。该改变我们的口味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9月01日 07 版

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交答卷
医学催眠疗法 想象中的旅行
健康食品和健康到底有没有关系
出生季节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