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范围内,这样饱受诟病的“丑建筑”还有不少,建造这些“丑建筑”可能耗资不少,拆掉它们更产生浪费,可谓进退两难。
被戏称为“变形金刚”的武汉大学工学部第1教学楼轰然倒下,变成一片废墟。这座当时耗资近亿元修建的高层教学楼,因为破坏了整个东湖的风貌,竣工之后就饱受诟病。而今仅仅过了16年就被拆除,而且为了拆掉它,又耗费了1300万元。一建一拆之间,1亿多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令人唏嘘。
建设“变形金刚”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当时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生数量剧增,各类用房紧张,而预留用地面积又受到地面宽度和进深等多重限制,“向高度要面积”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还有人查证, “变形金刚”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违反东湖风景区的规划,换言之,这座教学楼建设在前,新的规划标准在后。
但是,没有违反当时的规划,并不意味着其存在就是合理的。
“变形金刚”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岭南建筑学派的旗帜性人物何镜堂设计。何镜堂坦承,在东湖风景区建房,无论是新建或扩建,都应保持风景区与原有地形地貌和水光山色的和谐统一,在体型、布局、层数、高度、色彩和格调上都应认真考虑,不要破坏风景区的整体环境气氛。可以说,对基本的规划常识和规则,设计者心知肚明,对建成之后是否会破坏东湖的整体风貌,设计者心中也是有过考量的。
而且,当时不是没有反对声音,合校前的武汉大学就以此建筑会破坏东湖风景为理由提过反对意见。建设初期,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建筑系在读研究生王发堂也曾在《华中建筑》上批评大楼在整个风景区鹤立鸡群,犹如珞珈山优美环境走向破坏的一座墓碑。因为种种原因,反对意见没有阻挡工程上马。
应该追问的是,怎样的原因让反对无效,为什么设计者放弃了基本的规划原则和常识,明知建筑物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还要施工建设。这其中,行政权力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尤其值得思量。
有过不少案例,设计者们拿出的设计方案,最终敌不过领导意志。有时候,领导的意志出于某种现实考虑,尚且有一定的道理;有时候则仅因莫须有的风水问题,荒谬至极。在霸道的行政权力面前,设计科学没有多少尊严可言,一些“规划设计”出来的建筑,既不融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甚至在建筑安全、生态节能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对于东湖、武汉大学的山水之美而言,“变形金刚”再实用也是丑的。它的倒掉,或许将成为如何处理这类“丑建筑”的范例。在全国范围内,这样饱受诟病的“丑建筑”还有不少,建造这些“丑建筑”可能耗资不少,拆掉它们更产生浪费,可谓进退两难。如果没处理好设计科学与行政权力等其他力量的关系,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丑建筑”出现,也意味着更大的破坏和更多的浪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