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湖水平。
同样是水波不兴,但相比于西子湖抑或莫愁湖,密歇根湖的名字少了些东方神韵,却多了些西方的直白,水面上寻觅不到烟波,一眼望去,只有旭日东升的轮廓。
凌晨4点的西北大学,不似前一天来参观时那般张扬,就像一个演员的台前与幕后,在晨曦中卸下了华贵的妆容。浅浅的素颜宛若湖畔柳树的颔首低眉,淡淡的风雅更如清风拂面的温柔。我们步履匆匆地惊醒了夜的梦,踏过草坪与树林,去等待一场异国他乡的日出。
天气晴朗,薄雾笼罩下的低温还是让我身上起了层鸡皮疙瘩。坐在湖畔层峦的石堆上,极目远眺,看着微风逐渐把蔚蓝色吹成了淡淡的乳白色,听着耳机里的轻音乐单曲循环到第11遍。想起两个月前在台湾的七星潭,在细雨中看过一次日出,朦朦胧胧中留下了些许遗憾。那么这一次,就让我看一次完整的序幕吧。不经意间,一道金黄色的光芒在天际浮现,刺亮得让人不得不伸出手去遮挡住眼睛。我从石头上爬起身,跳到身后的草坪上。
突然,眼前一个个石堆吸引了我的全部目光。这些石堆并不是由光秃秃的石头堆成的,每块上面竟然都有五彩斑斓的涂鸦。再放眼一望,整个河岸都被石堆诗意地铺满,大大小小的石头上面都闪烁着个性艺术的光芒。同行者轻轻告诉我:“这些都是西北大学学生的涂鸦作品,这个传统在这里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仔细一看,石头上的字迹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我仿佛听到,世界正在此处汇奏一场无声胜有声的交响乐。
远处,太阳正一点点地站起来,先探出头,又抬起肩,继而露出肥硕的腰。只是我此时已无暇欣赏太阳的光影姿态,而是蹦跳在一块块石头上,观赏着这“石界的卢浮宫”,就像聆听一个个同龄人的心跳。
在一块狭长的石头上,刻着让人肃然感动的八个大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字是红色的,在被涂成蓝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耀眼与震撼。我伫立其前久久凝视,仿佛是朝圣前听自己的热血在胸口激荡。这应该是一个同胞、一个在海外求学的学子,大概也是在这样一个晴朗的早晨的阳光下许下的誓言吧。
有一块石头上刻着:世界再大,也要回家。我猜想,在这句话、这位镌刻者的背后,也许有另一段故事吧。于是我走上前去,慢慢掏出手机,在已经完全升起的太阳下,在依稀浮现着的芝加哥市区高楼的轮廓背景下,按下了快门。虽然我知道,有些东西,即便不留下影像,它也会印在你的脑海里。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向来是不相信这种一见钟情的,可此刻却不得不相信。远处的日出已完成了它的表演,同行人用阵阵掌声表达着赞叹。只是我已于日出之前、日出之际完成了一次成长的洗礼,更有别样的感动和收获,再也没有遗憾。
如果一个学校可以有它的灵魂,那么,这些“会说话”的石头便可以说是西北大学的灵魂。因为许多人会日日夜夜地想着它,想着它被晨光照亮的样子,沉甸甸的,就像一个梦。
将来有一天,我也要在这里,也要在这样一个早晨,去找一块属于自己的石头,写下自己的话语。
(作者简介:张哲豪,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学生)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张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