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没有谁离不开谁,但分别那一刻的伤痛,却要真真切切地承受——

燕子,没有你我怎么办啊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1日   04 版)

    在看完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以下简称《路过》)之后,一时不知道如何评价它。从电影艺术的角度去评判它,会觉得它有诸多不成熟之处,比如剧情的零散化,大篇幅使用抒情来遮掩故事性的不足,但从情感上又觉得它莫名亲切,觉得影片里的矫情元素,都是和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一模一样。

    《路过》是一部小镇电影,它有着标准的小镇青年的审美,它观看世界的角度也是标准小镇青年式的。电影的主角设定,充分暴露了原著作者以及编导的创作内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角色是电台主持人陈末,还有在片中数次出现的各地电台飘荡在城市上空的声音,都在指向深为小镇青年们所钟爱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为什么影片推崇的工作场所是电台,同样崇拜的职业是DJ?那是因为在媒体不发达的过去,电台意味着一种神秘主义。和传统的报纸、电视台相比,电台是率先市场化的,换种说法就是,电台是传统媒体里第一个具有时尚意识的,电台从业者对节目内容的自我包装,以及在节目推广过程中体现出的亲民色彩,使得它们赢得了无数听众(尤其是那些心灵敏感的听众)的喜爱。

    片中的陈末,放荡不羁,恃才傲物,这种人物形象,是不是有眼熟的感觉?没错,这正是王朔在他的痞子文学中所树立起来的时代青年形象,只不过,后来的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加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的文学想象融入了进去。直白一点说,就是创作者觉得,只有陈末这样的人,才是自由的,才是他们内心深处想要成为的那种人。

    陈末为何与另外一位电台DJ小容水火不容?电影对此作了简单的交代:同为主持人,小容接触了生意人,搭上自己的人脉与存款,与圈外的人合伙做生意。陈末满足于自己的“意见领袖”形象,想骂谁就骂谁,在职业上吊儿郎当,而小容不一样,她敏感地觉察到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意识到了电台DJ的风光不是长久的,在上世纪八九十代末,她代表了率先“觉醒”的一批人,走上了“去他的理想,我赚钱去了”的道路。

    有了这样的背景,就不难理解陈末与小容的爱情难以顺利进展,这分明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最直接的碰撞,他们之间对爱情有共同的想象与愿望,但在生活目标与追求上,却早已分道扬镳。

    如果说陈末与小容的爱情,是知识分子在现实面前决裂的话,那么猪头与燕子,则是市井青年在物欲初步袭来之后的一败涂地。猪头与燕子,和陈末与小容并不在一个社会阶层,为了便于讲故事,《路过》安排猪头成为陈末亲密无间的朋友。猪头对爱情近乎傻子般的付出,恰恰填补了陈末尽力掩藏起来的纯情一面的空洞,之所以陈末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猪头,好像猪头的爱情能实现,就是他坚持的爱情理想主义的最好证明。

    所以陈末才愿意拿出自己的所有存款交给猪头买房。眼下正在热闹的“全民买房”的话题,穿越到了《路过》的故事里,“房子”成为爱情最好的表白品,可惜的是,就算有“房子”这个重磅武器,猪头还是败下阵来,他败给了和自己同样出身、甚至带有“小偷”嫌疑的女友燕子身上。燕子为什么要离开猪头?因为燕子出国了,燕子比猪头看到的更多、视野更宽,因此燕子会为眼里只有她自己的猪头感动,但却不愿意嫁给猪头过那种可以一眼把一辈子看到头的生活。

    猪头只看得见眼前,老婆孩子热炕头。燕子虽然看到的不是什么“诗与远方”,可她却深知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可能不是大富大贵,但一定不是与猪头在同一屋檐下过普通的市井生活。燕子哭了,是为自己失去这么好的一个男人而哭,但燕子必须离开猪头,因为与猪头在一起,就意味着要一辈子委屈自己。猪头不明白这些,燕子也没法告诉他真相,于是猪头就只能笨拙地追逐着燕子离开的出租车流泪呐喊“燕子,没有你我怎么办啊?”一些观众看到这儿流泪了,这句台词戳中了许多人的内心——没有谁离不开谁,但分别那刻的伤痛,却要真真切切地承受。

    女警察荔枝与科学爱好者茅十八的爱情,是三段爱情中最为正常也最为接近正果的。强势的荔枝恰好是被动的茅十八的菜,他们性格互补,没有文化与生活方式上的差异,他们既没有文艺青年的矫情,也没有市井青年的俗套,同样,也看不出社会与家庭投射在他们身上的阴影。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爱情有太多让人微笑的元素。这样健康、阳光的爱情,因为茅十八死于歹徒的刀下,而成为一桩悲剧。这样的设计,其实也是70后作家的一种写作模式的体现,为了提升作品的戏剧冲突,或者为了达到某种写作愿望,让作品中充满合理或不合理的悲剧,成为创作者潜意识中的悲情喷发。

    至于幺鸡对陈末的单恋,也是常见的一种爱情模式,老套,情节与台词,都是可想而知的,但这样的爱情,也可以与现实中无数这样的单恋故事进行对应。与电影主要表达的三段爱情相比,这段单恋故事,算是个不错的点缀。

    为什么70后创作者喜欢既文艺又悲伤的故事?这和他们成长的时代以及阅读的作品有关系,在精神上,这一批作家受王朔、王小波、金庸、琼瑶、席慕蓉、三毛等作家影响太大,他们的青春,浸淫在文学当中,有着专属于这个年龄段写作者常见的自我感动。当他们进入了文娱圈核心地带,成为颇受关注的创作者时,过去的阅读体验与写作经验,自然会成为第一表达主体。只有进入一个既文艺又悲伤的情境之内,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与表达欲望。

    《路过》虽然评分不高,但在国庆档期的票房表现不错,它再次强调了青春片的一个主要功能——缅怀过往。观众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和朋友们的爱情,尽管用理性的眼光看,片中的爱情单薄,一些情节缺乏现实逻辑,但这样的电影,往往能调动人的感性一面,让人在惆怅中完成观影过程,面对影片的缺憾,在评价时也选择了不忍心用力批评,毕竟,在选择拍给谁看上,《路过》找准了观众群。

韩浩月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0月11日 04 版)

那些年 我们路过了谁又丢失了谁
你路过世界,我在朋友圈路过你
知道故事浅薄却看哭了一次又一次
燕子,没有你我怎么办啊
都市皮囊里直男癌的爱情童话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