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普职比大体相当”缺乏科学依据

未来职教重心应放在高职

欧阳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2日   07 版)

    编者按

    这段时间,国家正在谋划2030年教育现代化远景。其中,高中阶段的普职比,既是一个重大的教育结构性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劳动者素质结构性问题。是继续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还是作出调整?这是个需要决策者全盘考虑的重大问题。

    从本期开始,本版将约请来自业内与一线的学者专家,就未来中职教育如何发展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

    《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规划到2015年,中职在校生达到2250万人,到2020年,达到2350万人。分别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0%。然而,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发现,这一目标遇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

    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显示,中职在校生1656.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比规划目标少593.3万人,少完成规划任务9%。尤其一些发达城市,中职学生的比例更低,读中职成为许多家庭无奈的选择。从萎缩的趋势看,再过一两年,中职比例很有可能失守40%,大体相当的目标将难以为继。

    反思:“普职比大体相当”缺乏科学依据

    出现这种局面,是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中职学校工作不力造成的呢?恰恰相反,是经过力保之后的结果。比如,在招生难的情况下许多学校采取了有偿招生,在吸引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了扩大中职学生升大学的比例,为了提高经济困难家庭孩子的入学率免除其学杂费,等等,还是出现了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招生难已经不限于中职学校,就是一些高职,也出现了招生难,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是不是提出“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依据本身不科学呢?

    作为当年《教育规划纲要》调研和起草成员之一,笔者了解到当时提出大体相当的主要依据,是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指出:“欧盟27个国家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的比例平均为51.7%。”由此认为,到2020年,虽然我国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支付能力也提高了,但是,还没有达到欧盟的发展水平。欧盟的中职教育都超过了50%,我国规划到2020年普职比“大体相当”应当是可行的。

    当时,对此比例,有国际组织和资深专家提出过不同意见。世界银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人类发展部提供的《中国:教育发展评估》报告,“建议中国不要制定一个机械的目标,让50%的学生接受普通教育,另50%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纲要起草文本讨论时,国务院研究室一位资深专家也提出:职教分流不能硬性规定,这不符合世界发展趋势,应尊重家长和个人受教育的选择权,不能完全功利,不能成为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还应从就业需求来考虑。应通过增强吸引力,把职业教育办好,提高质量,使人家自愿来学。但是,最终还是参照欧盟的中职结构比例进行了决策。

    是不是欧盟的中职结构比例不适合中国国情呢?笔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也不是。问题出在比较口径是“就中职论中职”的单口径比较,而没有采用既比较中职,又比较高职的“中高职合一”的双口径比较。在发达国家,普职分流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如欧盟,中职的比例超过50%,但是高职很少,只有15%左右,如德国教研部2014年统计报告称,2012年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中,只有15%进入应用科学大学(类似于我国高职),42.3%进入普通大学,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没有高职。

    另一种是高中后分流为主,如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相当于我国高职的比例超过50%,而中职很少,只有15%左右,如2011年韩国为9.97%,2009年新西兰为21.3%,新加坡1995年为4.26%。中高职相加的普职比,高的大约也就60%左右。据笔者了解,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大国,中高职的比例都要求或达到大体相当。

    建议:中职不必再固守“大体相当”的框框

    从上世纪末开始,我国快速发展高职,比例超过了50%。职教重心本应从中职高移至高职,中职的比例随之下降。但是,我国中职坚持借鉴欧盟以初中后分流为主的模式,高职又坚持借鉴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以高中后分流为主的模式。没考虑到中高职两个大体相当相加,读职教的比例高达75%左右。可见,现实中中职萎缩,也许是结构失调的一种必然反映。

    如果职教的比例高达75%左右,普教的比例过低,就有可能削弱我国人文科学、基础理论人才培养和人文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延缓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对国家中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面向2030年,我国职教结构有两种成功模式可供借鉴,一种是欧盟以初中后分流为主模式,即中职50%左右,高职15%左右。一种是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等以高中后分流为主的模式,即中职15%左右,高职50%左右。但是,二者只能取其一。

    根据我国重普教的文化传统,职教发展现状,以及未来非常规脑力劳动需求显著增加的趋势,未来职教的重心应该放在高职,中职不必再固守“大体相当”的框框。将来,多数孩子初中毕业后读普高,15%左右读中职。普高和中职毕业生大概有50%接受高职教育。中高职相加的普职比超过了60%,已经是世界上职教比例很高的国家了。

    2030年:中职规模会减少一半多

    那么,到2030年,哪些孩子会读中职学校呢?笔者认为,主要定位在以下人群:一是需要从小接受技能训练的技能型人才,如戏剧、体操、绘画等。二是高中后是就业黄金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如刺绣、护士等。三是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有困难的人。在高职教育发达的国家,这三部分人大约占高中阶段教育15%左右。也就是说,到2030年,我国中职规模也许会减少一半多。

    未来的中职学校,业态也将发生变化。除现有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将涌现一批新的综合高中,网络高中等特色高中,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当然,中职减少,应该纳入国家规划,成为一个渐进过程,切忌“大落”。除上述3类学校,部分具备条件的中职可以升高职,好的专任教师可以到高职去任教。其他中职学校可以并入普高,改办成为综合高中,或其他特色高中,或到普通高中任教职教课程。

    中职规模减少,是必要的结构性调整,但是地位不能下降。恰恰相反,应该增加投入,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彻底改变中职长期弱势的状况,使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让接受中职教育的人高高兴兴去上学。

    这种新定位,将有利于人民群众自主选择高中阶段教育的权利得以落实,办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不必疲于保比例,可以集中精力去抓质量,促公平,提高中职教育的美誉度;有利于把一大批技能人才的文化程度从初中毕业水平提高到普通高中毕业水平。

    (作者系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

欧阳河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12月02日 07 版)

新法出台,民办高校向左还是向右走
未来职教重心应放在高职
民办教育新法带来的三大变化
高职创新发展不要把升学当目标
大型原创锡剧进校园 传统文化余韵留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