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还不是那么广泛被接受的时候,像《长城》这样的“嫁接”不失为一条折中路径。
--------------------------------------------------
因为张艺谋,去看了电影《长城》。我承认自己有一种固执的心态,张艺谋出手,电影品质不至于太坏。特意选了个早场,没有嚼爆米花的声音,从头到尾安安静静地看完。
看完的第一感觉,这部电影很张艺谋——饱满的色彩,让人犯“密集恐惧症”的人海战术,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这是张艺谋商业电影里特色鲜明的标签。
不过,看完后我静下来思考,才发现所谓的“很张艺谋”其实只是表象。电影里满满都是中国元素:长城、秦腔、大鼓、火药、饕餮、水墨画……我想,这都是张艺谋刻意为之,包含着征服全世界观众的“野心”。他还是想向全世界讲述一个中国故事。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我首先想到的竟然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一起打怪兽。
这样的情节是不是很熟悉呢?因为在好莱坞电影中,有太多电影是关于打怪兽的。尽管这次怪兽变成了很中国的“饕餮”,但显然还是好莱坞故事的框架和套路。在人物设置上,《长城》也是很好莱坞的。外国演员也有助于电影更好地“走出去”——马特·达蒙饰演的威廉,恍惚间让人想起好莱坞大片中的某位孤胆英雄。
看到清一色的好莱坞编剧名单时,我才终于明白,《长城》就是要用中国元素讲述一个好莱坞故事。我其实理解张艺谋的“野心”,这也是中国电影人的“野心”,那就是向世界输出中国的电影文化。当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还不是那么广泛被接受的时候,像《长城》这样的“嫁接”不失为一条折中路径。
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但是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肯定要自信地讲中国故事,就让《长城》先探探路吧!
高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