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04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来自周边国家的观影报告:

中国电影的思想内涵低于制作水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1日   08 版)

    中国的周边国家都在看什么类型的中国电影?看中国电影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他们在中国电影里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中国?

    3月16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6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全球调研——中国电影在周边国家的传播现状与文化形象构建”数据发布会。调研主持者、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介绍,此项研究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连续开展6届,这一次,调研选择中国的周边国家作为人口变量进行问卷调研,涉及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哈萨克斯坦等16个周边国家。

    调研得到的一些数据,可以回答本文开头提出的问题。

    对于中国电影的类型印象,排名靠前的仍是武侠片与动作片。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电影的年均观影数量最高,大部分超过2.8部,越南高达3.71部;其次是南亚;东亚最低,如日本仅为1.21部。

    黄会林分析:“东南亚区域华人华侨最为密集,在当地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效应,带来不可低估的文化影响力。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大量港台功夫片、武侠片、喜剧片的输出,影响力延续至今。”

    相对于其他区域,东亚地区(韩国、日本、蒙古)是中国电影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洼地。无论是接触中国电影资讯、观看中国电影,还是通过看电影形成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东亚地区都处于较低水平。

    调研还发现,受访者最认同的是中国电影中的“家国情怀”。也就是说,我们的邻居对中国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重视家族代际关系”“崇尚集体意识”等,具有最强的认同感。

    而不同国家对中国的印象也有差异:东亚国家最认同中国的“含蓄”,南亚认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崇礼”“诚信”等,东南亚最认同“孝道”,中亚和北亚国家则最相信中国是“友善”的。

    调研也反观了中国电影自身的一些问题。比如,受访者对中国影片制作技术的印象始终比对中国影片内涵价值的印象更深刻。黄会林认为,中国电影人应跳出盲目追求“大制作”“大效果”的桎梏,自觉将中华文化底蕴和思想精华注入影片,在中国影片制作技术不断成熟的前提下,坚守中国电影的文化价值体现。

    黄会林说,调研报告重点分析和探讨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电影在周边国家中的传播现状及效果如何;第二,接触中国电影与构建国家文化形象的关系如何。

    为了考察受访者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设计了孔子、汉语、书法、太极、长城、京剧、习近平、姚明、屠呦呦、张艺谋、中餐、中医、瓷器、茶叶、华为、微信、网购、高铁等18个指标。结果发现,受访者对中餐、长城、茶叶、中医、孔子等传统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较高,对姚明、张艺谋、屠呦呦等当代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度较低。

    黄会林说:“这与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策略和输出影片的内容及质量有关。目前,受世界关注度较高的中国电影仍大多来自近年在世界电影节中的获奖影片。这些影片集中塑造上世纪80、90年代的中国形象,展现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片较少,导致受访者对当代中国形象认知度不高。”

    不过,调研也发现,量变能带来质变,看中国电影越多的人,对中国当代文化的认知越高。黄会林说:“这说明,中国电影是当代中国文化符号输出的有效载体,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影片投放,产业扶持,辅之以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从影片类型、影片译制、和传播渠道上加以优化,注重青年和高学历人群受众,从而有助于加强中国电影传播的影响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4月11日 08 版)

《航拍中国》:俯瞰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大地
刘震云欧洲归来:读书为了长见识,也为了长乐趣
在经验与逻辑之外撞见未来
了解“二十四节气” 懂得顺时而生
中国电影的思想内涵低于制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