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文在寅12月13日至16日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多方认为这是一次“修补篱笆之旅”。自2016年7月以来,因韩国部署“萨德”导致中韩遭遇建交25年来最严重的外交危机。文在寅也称此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增加韩中互信。
此访开启了两国关系的全新氛围,中韩都表达了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视。中韩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亦宣布正就中韩自贸协定第二轮谈判进行积极准备。因“萨德”问题陷入僵局的中韩关系正在重回正常轨道。
此访更重要的意义是,文在寅提高了对中韩关系在东北亚地缘政治中重要性的认识。12月13日,刚刚抵达北京的文在寅在旅华韩侨恳谈会上对400多名与会者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与韩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经历帝国主义造成的患难,并肩抗日,共克时艰。”
的确,在过去数千年历史中,尤其是16世纪“壬辰倭乱”以来,韩国的国家命运与中国的国运兴衰共起伏,中国国力强大时,朝鲜半岛国泰民安;中国国力衰落时,朝鲜半岛被殖民统治,国土两断。希望韩国人切莫忘记这一地缘政治规律,否则,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令人欣慰的是,文在寅的上述认识,已部分转化为现实成果。文在寅访华期间,中韩两国领导人就和平稳定四项原则达成一致:决不允许半岛生战生乱;坚定坚持半岛无核化原则;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等所有问题;朝韩关系改善有利于最终和平解决半岛问题。
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乱,中国与朝鲜半岛是最大的受害者,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中国与朝鲜半岛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中国才是半岛稳定最坚定的力量。与少数国家希望朝鲜半岛形势保持紧张态势不一样,中国致力于维护半岛稳定,就是在保护韩国的安全。只有韩国人明白这个道理,才不会乱抱别人的大腿。
尽管中韩关系正在回归正常,向健康方向发展,但是,未来还面临诸多变数。文在寅在北京访问期间,韩国国内保守派势力与进步派阵营就文在寅访华与中韩关系吵得不可开交。韩国保守派政客和相关媒体对文在寅访华横挑鼻子竖挑眼,极尽抹黑之能事;而进步阵营人士客观地肯定文在寅访华的积极成果。可见,韩国国内社会和政治生态还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中韩关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中韩关系正在回暖,能否持续保暖,这就是一种考验,韩国国内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应注意三大问题。
一、“萨德”问题仍是影响中韩关系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中韩在10月底已就“萨德”问题达成了阶段性共识,但远未彻底解决。对此次文在寅访华,韩国《韩民族日报》12月12日指出:“‘萨德’仍是潜在的绊脚石。”韩国接下来如何对待“萨德”问题,将极大地影响未来中韩关系的发展趋势。
二、韩国社会应戒除“小国心态、大国做派”。文在寅来华进行国事访问,韩国一部分人和少数媒体却在制造消极舆论,凭空生出什么“怠慢说”“外交失礼”等奇谈怪论。14日,韩国媒体大肆炒作“记者在中国采访遭殴打”一事,韩国一些政界人士跟着起哄。其实,这场活动是由韩国有关方面自行组织的,有关媒体采访是韩国组织方安排的,安保人员也是韩国组织方聘用的。可见,韩国有些人明显表现出某种不健康的心态,生怕自己受到冷落或者欺负,过分地爱面子,进而苛求中方,是典型的“小国心态,大国做派”。
三、韩国在对外政策上特别是在中美之间,应摒弃“战略投机心理”。韩国周边大国环伺,处于大陆势力与海洋势力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韩国形成了投机心态,想获得各方面的好处。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战略投机心理”。现阶段,韩国希望从中国获取经济上的红利,从美国获取所谓安全保障,想两边通吃,就是这种“战略投机心理”的具体体现。但从历史教训来看,这样的投机心理有时会弄巧成拙,两边不讨好。对华来说,康京和外长曾向中国表达的“三不”(不追加“萨德”部署、不加入美国的反导体系、不搞韩美日军事同盟)立场似乎正面临挑战,一方面遭到了来自韩国在野党和一些媒体的猛烈攻击,另一方面,韩国政府自己也在摇摆。在美国人面前,韩方表示这不是承诺,只是意向。这些都是影响未来中韩关系潜在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外长王毅在11月22日会见康京和时特别强调,希望韩方“言必信、行必果”。希望韩国多些战略定力,少些战略投机。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东北亚问题专家)
李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