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忙吗?孩子的学习怎么样?”
5月12日,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这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消防支队北湖中队中队长助理鲁建兵特意致电给老朋友尚大哥。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
鲁建兵与尚大哥一家人结识于2008年9月。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时在南京消防士官学校学习的鲁建兵主动请缨支援震区。一年多里,他先后奔赴震区绵阳市安县(今绵阳市安州区)、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协助当地政府开展消防工作的同时,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尚大哥便是他在营地板房结识的朋友。
鲁建兵是彝族人,从小生活在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个小山村里。当时,与当地群众朝夕相处,对大家灾后的生活困难他有着感同身受的体会。
尚大哥家就住在鲁建兵隔壁的过渡板房,每天早上天刚亮,尚大哥就出去做工,维持他和两个幸存孩子的生活。看到他们缺衣少食,鲁建兵便主动把自己的军大衣与一床被子拿给他们,并多次邀请他们到部队吃饭。
一年多的援助时间结束后,鲁建兵不仅被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授予个人三等功奖章,还收到当地群众50余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在他看来,地震灾区救援的经历是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灾民们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
每年都会有鲁建兵帮助过的群众打电话邀请他去北川过年。每逢八一建军节,他们还会发短信给鲁建兵,送上节日的问候与祝福。今年春节,鲁建兵专程回北川看望他们。
在鲁建兵看来,消防救援不是简单机械化地完成任务,将受助群众视作自己的亲人,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救援细节,才能获得受助对象的认可。
2016年6月14日,一辆蓝色小型货车在南宁市北湖立交桥上行驶时突然失控。车辆冲进行道中的花圃,随后车辆冲破立交桥护栏,车头一部分悬在立交桥外。鲁建兵回忆说,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看到车头撞扁了,司机被卡在里面不能动弹,更加危险的是发动机还在轰鸣,稍有不慎就可能坠下立交桥造成二次伤害。
在当时的状况下,要让仍在高速运转的货车发动机熄火,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剪断货车的输油管。
“货车有两条横杠挡着,人在外面够不到输油管。”时间紧迫,鲁建兵冒险爬向车底,将大半个身子探身在货车底盘下,果断地剪断输油管。20秒钟后,发动机停止了运转。
实施救援时,他注意到副驾驶位置上还放着一个书包和课本。“看到那一幕,我突然回想起在地震灾区临时教室里上课的学生。”鲁建兵说,将司机救出后,他特意从损毁的车上取出书包和课本,一起放在救护车上。之后,他和战友还专程去医院看望这名获救的司机。
担任中队长助理后,遇到紧急或棘手的险情,鲁建兵依然会第一时间冲在前面。
2016年8月4日,辖区北湖路尾发生内涝。晚上8点多,一辆私家车在经过桥面时被湍急的水流冲入河道。司机逃离后被困在桥洞旁边狭小的石板上,随时有可能被桥下的漩涡吞噬。
大雨滂沱,鲁建兵绕至河对岸,准备直接救下被困司机。当鲁建兵和战友来到距司机10米处时,暴涨的河水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将救生衣与安全绳扔给司机,打算与战友一起将其拉至河岸,但水又深又急,司机入水后一下便沉了下去,半晌不见踪影。鲁建兵见状立即游过去将司机拉到岸边。上岸时,他的身上沾满了垃圾和虫子。
鲁建兵所在的北湖街道地处南宁市老城区,平均每月有300余起警情。“在日常工作中,小到戒指摘不下来,大到处理交通事故、民宅起火等意外均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平时工作节奏紧张,但遇到一些特殊的救援对象时,细心的鲁建兵依然会多一分关注。
他至今还对帮助过的一位老人记忆犹新。南宁夏季天气炎热,马蜂活动频繁,处置“摘除蜂窝”类警情是鲁建兵和战友们的日常工作之一。一次,指挥中心接到一位老爷爷要求帮忙摘掉阳台马蜂窝的求助电话。救援过程中,鲁建兵了解到老人70多岁了,他的子女长期在外工作,是一位空巢老人。
看到老人家卫生条件比较差,室内衣物摆放也比较凌乱,鲁建兵便和同事抽空去帮他打扫。那年春节前夕,鲁建兵和战友还特意带着水果与食用油等物品慰问老人。不久,这位老人专程到鲁建兵的单位送上锦旗表达谢意。
入伍14年来,鲁建兵先后参加过4500余次救援,抢救被困群众300余人,曾5次获个人三等功。
6年前,鲁建兵的服役期满,可以选择转业至家乡的他自愿继续留在工作岗位。“北湖的每个角落都有我战斗过的痕迹。十几年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鲁建兵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通讯员 王钰淇 黎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