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运动员大学生到大学生运动员

中国体教结合在行动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9月03日   11 版)

    王宇、王春雨、曾冰强……这些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金牌选手,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在校或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同于孙杨、谢文骏这些虽有大学学籍,但实际上是成长于专业体育体系的运动员大学生,王宇等人能登上竞技高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在中国,为区别于像孙杨这样的运动员大学生,王宇等人被称为是大学生运动员。

    放眼世界体坛,绝大多数国家的精英运动员主要都是大学生运动员或曾经是大学生运动员。大学不仅为精英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场地、科研等条件,更因为体育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运动员的存在,本身就是大学人才培养和大学校园体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但在中国,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体育体系,要想培养出精英运动员谈何容易。强大的专业体育体系又在运动员人才选拔与输送、师资、场地设施、科研等方面具有高度集聚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压缩了学校体育体系培养精英运动员的空间。也因此,自2003年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组团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教育部之后,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构成至今仍是运动员大学生占多数,而在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国际体育盛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里的大学生运动员至今也只是个别现象。

    不过,十多年来,情况也在逐渐变化,并且有加快转变的趋势。

    2005年,当来自清华大学的“眼镜侠”胡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夺得百米冠军、轰动全国之时,中国学校体育体系在精英运动员培养上也收获了极大的信心——中国的学校体育体系完全可以培养出一流的竞技体育人才。

    随着国内学校体育工作的不断加强,同时,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也在逐步突破原有框架,原本高度集中在体育体制内的资源出现了向社会和校园辐射的迹象,长期横亘在体育、教育部门之间的鸿沟已有弥合的趋势。从体育部门来说,运动员的培养需要“体教结合”,从教育部门而言,学生的培养需要“教体结合”。无论是“体教结合”还是“教体结合”,一个前提条件都是体育与教育部门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实现跨部门协作。

    在如今的王宇、王春雨、曾冰强等大学生运动员身上,都带有体育与教育部门合作的深刻烙印,可以说,这些大学生运动员成长于校园,但成功于“体教结合”(“教体结合”)。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出现,中国的学校体育有望在竞技体育发展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学——这一教育的最高殿堂,也终于有可能真正发挥它在中国精英运动员培养上的应有作用。

    从学校体育的广度、深度发展,打通学生运动员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完整上升通道,以及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科技水平提升而言,大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开疆辟土和大学生运动员群体的不断壮大,都是中国体育另一种进步的体现。

慈鑫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09月03日 11 版

中国体教结合在行动
曾冰强圆了篮球国手梦
清华学霸王宇 不靠颜值靠实力
在奔跑中寻找“宝藏”的王春雨
超八成大学生满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历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