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位仫佬族妇女的“本土农村电商”

让家乡的“好东西”走出大山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实习生 王钰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11月12日   06 版)

    没有读完高中的仫佬族妇女罗翠美打算在县城投资电子商务,这件事在她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做什么电子商务,干脆去炒房来钱快!”“在农村做电商,你是不是疯了?”……面对朋友与家人的劝阻,罗翠美的想法没有动摇。

    成立公司两年来,罗翠美累计投入7000余万元。公司销售额突破1亿元,直接带动70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

    转行销售农特产品

    罗翠美的老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章罗村,四周山峦环绕,是名副其实的山村。由于家境贫寒,她高中没有读完便辍学赴浙江务工。

    2002年,在西湖边上的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她与人合伙租下了服饰批发档口门面。“不懂潮流,就去一些商城里模仿服饰款式,自己委托加工厂生产。”由于市场竞争尚小,罗翠美很快挣到第一桶金。

    2004年,父亲患病,罗翠美不得不回到家乡。她看到,家乡的很多村民依然生活贫困。“一些老人别说走出大山,连乡村的集市也没有去过几次”。

    罗翠美在县城开了一家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型生鲜超市。许多人质疑,农产品怎么可以放在高档的超市里卖?然而,开业第一天仅农产品的销售额便达到了3万元,这大大坚定了她返乡创业的信心。

    生意红火起来,罗翠美相继在县城投资了餐饮、酒店、服装等行业。然而,2012年之后,她投资的传统行业连连出现亏损。

    一个从浙江打来的电话改变了她接下来的经营方向。

    2015年,当年在浙江时结识的朋友邀她赴杭州聚会。席间,了解到罗翠美在县城经营传统的线下生鲜超市,她的朋友建议她关注电子商务。

    在浙江安吉,罗翠美看到,村民将竹子精加工为各种工艺品,再依托互联网与物流将产品送至全国各地的客户手中。

    “同样是绿水青山,广西的农特产品质量也很好。为什么别人可以拿来换钱,家乡的好东西却只能自己消化呢?”罗翠美受到了启发。

    36岁的罗翠美开启了自己第三次创业历程。2016年9月,在县城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仫佬家园”附近,罗翠美注册成立广西中欧鲜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初期举步维艰

    公司成立了,可是该选择怎样的经营模式,罗翠美走了不少冤枉路。

    起初,她花了很多钱在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投放广告,希望通过制造流量带动销量。结果,几十万元广告费投了出去,公司销售业绩平平,不见起色。

    2016年年底,她赴浙江拜访一些人。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红东教授的一番话对她影响很大。“你在县城起步做农村电商,只做产品供应链即可,千万不要投资电商平台。”郭红东解释说,农村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在于独特的生态农产品,以及深加工的产业链。

    回去之后,罗翠美将公司定位为“本土农村电商”,并撤下了相关电商平台的广告。可是,农特产品销售需要与村民长期合作,如何保证公司拥有稳定的货源呢?

    罗翠美首先去了天河镇维新村。面对罗翠美为他们描绘的农村电商前景,村民们不为所动。“许多老板拿到货就跑路了,谁知道你会不会跑?”一些村民当面提出质疑。

    “我是本地人,能跑到哪里去?”罗翠美哭笑不得。为了表示诚意,罗翠美免费为村民提供甜豆种子与肥料,并承诺自己会上门收购。两个月后,村民以每斤5元的价格将甜豆卖给罗翠美。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村民只用两个多月成为“万元户”。村民们被甜豆“短平快”的经济效益打动了。

    为了保证与村民长期合作,罗翠美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链一园”策略,相继在67个村庄建立了67个电商服务站。傍晚是村民务农结束回家吃饭的时间,也是罗翠美下乡宣讲的时间。她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向村民讲授“互联网”“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概念。

    如何在县城招到专业的电商运营人才?公司刚成立时,40平方米的办公区只有两名员工,一名负责文字编辑,另一名是自己的助理。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罗翠美相继投入20万元培训外来员工。令她苦恼的是,辛辛苦苦培养的员工刚作出成绩便被别人挖走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筋疲力尽,自己的强项在于下乡与村民打交道,真正的电商技术还需要专业人才来操作。”罗翠美回忆道。

    罗翠美想出孵化本土电商人才的策略。2017年,贫困户陆续入住附近的安置点,大量贫困人口需要安置就业。罗翠美从中招聘了40余名员工参与日常运营。

    起初,这些员工经常出现上传照片不清晰等低级错误。罗翠美回忆道,一名40多岁的女员工,刚进公司不仅不会操作电脑,甚至连微信都未使用过。“对于这些人,我们手把手教他们如何使用电脑,时时刻刻跟着他们‘走路’。”员工操作技能提升后,工资也会随之上涨。罗翠美介绍,现在这名女员工不仅可以娴熟地制作出电子发货单,还会在闲暇时间拍摄短视频发在网上。

    凡事都得摸索。产品包装不够时尚,她便委托给专业的公司。如何使上传的照片更加美观,她上网自学了1个月才弄明白。快递发出后,一些客户没有第一时间签收导致产品腐坏。罗翠美于是在发货后迅速发短信给买家,提醒对方及时关注物流信息……

    “我今年就去了10次浙江!”直到现在,罗翠美还保留着一有空便去浙江“取经”的习惯。

    打开销路

    “成立公司两个月,销量少得可怜。朋友为支持自己下了第一笔订单。”罗翠美说。

    如何让一个没有知名度的创业公司提高销量,这让罗翠美感到头疼。

    扶贫工作的开展帮她打开了最初的销路。2017年春节前夕,在县领导带领下,罗翠美与近60名致富带头人去了深圳市福田区。在那里,不少公司白领很喜欢这些来自大山的绿色食材。一些单位刚开始只是礼貌性地购买,逐渐成了固定客户。“产品还没种植,基本上已经被各个公司预订完了。”罗翠美说。

    深圳之行,提升了罗翠美与大型客户谈判的底气,更坚定了她创新销售方式的信心。“传统的电商创业,属于先种植后销售,有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而我们公司采用‘互联网+订单农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根据客户需求种植相关产品。”罗翠美自豪地说,“别以为依靠订单产品销量上不去,我们现在忙客户的订单都忙不过来。”

    凭借这种模式,2017年年初,深圳一家大企业与她签下了1000万元的订单,并约定在接下来3年里每年增加500万元订单。2017年至今,罗翠美承接深圳客户订单超过30万宗,销售额达3000万元。而深圳市场只占公司销售总额的约20%。罗翠美解释,更多的农特产品被销往北京地区。

    钟喜荣是黄金镇黄金社区新维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五口人靠仅有的4亩山区耕地维持生活。搬至安置点后,年过五旬的她在县城找工作屡屡碰壁。了解到钟喜荣的困难情况,罗翠美首先让她在线下超市从事后勤工作。试用期满后,罗翠美将其提升为超市生鲜组组长。现在,钟喜荣每月有2000余元收入。在罗城县第五个“全国扶贫日”主题教育活动上,钟喜荣说:“收入逐步稳定,对生活也是充满了希望,下一步打算把老父亲也一起接出来住。”

    谈及未来的规划,罗翠美说:“希望政府能够更加支持本地民族企业发展,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说不定我们自己家乡也能孵化出大咖企业呢。”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洋 实习生 王钰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12日 06 版

让家乡的“好东西”走出大山
广西融水:苗族群众制“亮布”
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年底开展
现代学徒制,让“现代工匠”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