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坐落在江苏泰州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的高职院校,没有任何学校比她更关注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办学近60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服务好地方,发展好学院,关心好师生”。
近些年来,学院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地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大课题,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落地生根发芽,让“现代工匠”薪火相传。
2016年,总投资近20亿元、占地1061亩的新校区落户“中国医药城”,这是一座现代化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
更重要的是,学院以“入驻园区、融入园区、服务园区”理念为指导,“以更近的距离”对接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需求,致力实现“园校企”融合发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徐庆国说,“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院、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实施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泰州医药高新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园区-企业-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共建“产、学、研、培、创、赛”深度合作平台。在此背景下,学校深度对接医药产业链,重点建设制药技术、医疗器械制造等六大专业群,列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致力开创一条专业集群引领学院特色发展之路。
“校企合作”推进培养模式改革
毕业还不到3个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曹同学,已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拥有1年多工龄。
2017年1月,他从班主任那得知“现代学徒制”项目。经选拔,他和另外9名学生进入“扬子江学徒班”学习。这所创建于1971年的公司,是泰州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综合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列。每年需要药物制剂等岗位技术技能人才400人以上。
学校与扬子江药业集团颇有渊源。2015年,学校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遴选了药品生产技术等7个学徒制试点专业。其中,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开设了药品生产技术、制药设备应用与维护等两个学徒班。
两者“一拍即合”。一开始,学校搭建平台,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比如专门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合作,成立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扬子江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院长负责制,致力打造利益共同体。
另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现代学徒制工作小组”,由学校、企业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现代学徒制实施。同时,在企业设立了“驻企工作站”,安排老师轮流常驻企业,协助企业开展学徒培养。
学校注重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对接岗位需要。为此,学校专门组建职教专家、企业一线骨干和学校骨干教师团队,召开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会,深入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及技术技能要求,明确就业岗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在学校“专家团”努力下,学校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化、项目化。同时,学校遵循学徒培养规律,构建了“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企业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开发中,各方都有明确分工:校企课程由双方合作开发、共同实施教学,目前已开发“无菌制剂技术”等4门专业核心课程及教材。
同时,收集扬子江药业集团产品标准、生产项目、生产案例、制药设备、产品检测、GMP管理等素材,开发了专门的教学资源库,供学徒在线学习。企业课程以企业为主开发、教学。这基于企业开发的新人员培训指导手册。
扬子江药业集团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范例之一。学校对校企合作的企业逐步形成了一个较高标准。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领导徐坤山介绍,从实践来看,主要要考虑4个方面:企业要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要有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基础,要有较大的人才需求,利于长期合作,还要有较为完善的内部培训体系,利于合作培养。
“三师团队”壮大培养力量
学徒期间,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曹同学很感谢学校老师的“一路相伴”。原来,工作日,他在企业生产一线是跟着老师傅学习设备维修。周六,学校的任课教师专门赶到企业,在企业的培训楼,为他们10名学生教授“车床车工知识”等专业课。
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修完学分顺利毕业,还从师傅那学来很多经验,少走弯路。作为一个机电专业学生进入药厂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进厂前两月,学校给他们“恶补”了药学基础知识。经过岗位培训,他现在换上经高温消毒过的洁净服,进入无菌车间只要15分钟。
曹同学之所以能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无缝对接”,这得益于学校为他们配备了“三个老师”。
第一个老师是学校专业课教师,学校选派了3名以上骨干教师进入驻企工作站,担任企业师傅助手,参与企业生产、技改、研发等。
第二个老师是企业师傅,他们一般由一线骨干担任,“传帮带”培养学徒,参与课程教材、教学资源开发。
第三个老师是职业导师,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师(辅导员或班主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相关人员担任),对学生就业、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等进行跟踪指导。
曹同学渐渐体会到在药企工作的特别之处,他说,全自动药品生产线提高了药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但却对设备维护人员的技术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要守好药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对学校信息技术学院毕业生陈同学来说,非常感谢企业师傅没有把他当成外人。上班第一天,师傅就带着GPS定位器、尺子和纸笔在公司门口等他。他们根据线索,搜寻地面上有“中国移动”字样的井盖,每条线路搜索绘制要花去两个多小时,一天下来,只能绘制三条线路。实习期间,他每天提着工具箱,跟着师傅去各个故障点抢修。
一个周末,学校老师到公司上专业课,提到光缆的颜色和型号,放在平时,他可能不会太注意,但这次他心里却打问号:光缆真的都是黑色的吗?光缆纤芯真的有12种颜色吗?等周一遇上抢修任务时,他特地观察了光缆的颜色,发现果真如此。如今,陈同学已顺利留在该公司工作。
对学校来说,看重对企业师傅的选配,这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为此,学校选聘经验丰富、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一线骨干担任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可以通过结对互帮,开展专项培训,实现共同进步。学校通过实施“双岗双薪”,评选优秀师傅。企业则通过内部政策激励,评奖评优优先,共同来激励师傅。
“工学交替”共同实施培养
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陈同学终于如愿留在扬子江药业集团。毕业后不久,她就从生产车间一线,调到了办公室担任精艺生产专员,负责优化生产流程。最初,她被分配到车间时,岗位工段长并不着急让她进入生产现场,而是给了她一份《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让她熟记,不划“重点”,还不定时抽查,直到全部记会。
“学校学的知识,可能考完试,过段时间不用就忘了。可车间的岗位操作规程,需要时刻记在心上,否则出现情况难免手忙脚乱。”陈说,她曾经遇到过金属检测仪报警,当时特别庆幸背下的每一步处理步骤,得以按照流程从容排障,为生产节约时间。
其实,这都得益于学校给学生们安排的“工学交替”。像陈同学这样的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会被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学交替”,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实现从学生到岗位学徒新手的转变。
第二个阶段是“双月轮替”,实现从学徒新手到1-2个岗位熟手的转变。
第三阶段是“顶岗实习”,以企业为主(轮岗、顶岗实习实训,企业内部岗位技能认证),学校为辅(职业资格考试),实现从岗位熟手到岗位能手的转变。
事实上,经历了这三个阶段,越来越多像陈同学这样的学生,从一名“书生气”的大学生,“蜕变”为企业生产一线成熟的技术工人。
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都遇到了“高等性”、“职业性”和“教育性”有机融合的瓶颈,很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是“夹生饭”、“两张皮”,校内课程过于重视学科体系的“高等性”却做不到“职业性”;企业顶岗实践时体现了“职业性”,却不能给予学生系统的实践训练,成为廉价劳动力,无法实现“教育性”,毕业时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欠缺。而学院实行的“工学交替”恰好解决了这些难题。
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这些问题,医院实际工作中很多新护士入职常常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除了专业技能欠缺,对医疗执业环境及医院文化都要经过较长的心理适应期,医院人事部门常常浪费大量的人力开展新护士岗前培训。
而学院经过调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第一年在学校学习医学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开展专业基础技能项目训练,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去医院认识性见习,职业导师定期进行指导。第二年,在医院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开设医院文化课程,将医院的职业环境及文化氛围作为教学资源。第三年,医院内动态轮岗实习,开展岗位综合技能项目训练等。
该计划顺利进行,目前已有60名学生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对于医院工作环境比较适应,50%以上同学免于新护士岗前培训。
实行“工学交替”保证学徒的培养质量是学徒制关键所在。学校通过签订三方协议,维护好学生(学徒)权益。学校成立专门机构,搭建沟通协调对接平台,还构建制度体系,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另外,学校还建立教学进程调整机制,实现学徒培养与企业生产的有效衔接。
“多元考核”保障教学质量
进入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张同学上的第一课就是——放下大学生的优越感。酒店的业务分前厅、餐厅、客房三大块。有意思的是,学校教的是办理入住、摆盘设计和铺床,所以当老员工带实习生,要他们拿抹布擦马桶时,有人不乐意了,觉得擦马桶算哪门子管理,一点也不符合职业期待。
后来,张同学发现,擦马桶也有门道,马桶座、马桶盖、马桶壁分别需要用绿、黄、红三种不同颜色抹布。他意识到,一个星级大酒店得到消费者认可,靠的不仅是华丽的装潢,还要有贴心的服务。西餐厅经理曾告诉他,要尽可能记住每个客人名字和喜好,比如见到客人喊“先生”就没有“张先生”的效果好。而这些都在学校“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中学不到。
张同学感谢“现代学徒制”项目给他带来的各种机会。当其他同学还在找工作投简历时,他已从普通员工晋升到了西餐厅主管的职位,他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现代学徒制”工作中,如何评价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个难题,面对学生的双重身份,教学评价方法体系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同时,目前国内缺乏对参与企业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对如何界定“学徒”的法律身份也没有明确说明。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与管理机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学院十分注重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以此评估项目的“融合程度”,建立了适应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比如,多元评价主体有4个:学校老师、企业师傅、人事部门、学生,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考核评价。
此外,学校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学徒学习手册》,包括双方共同制定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以及学生自我评估表,师傅、人事考核评估表。而制度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学徒培养机制方面的制度、学徒学习考核管理方面的制度、师傅和导师管理方面的制度,一共有16项制度。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士宏说,“现代学徒制”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措施,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只有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才能真正让“现代工匠”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