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政冷经热”老路走不通

修复中澳关系澳方需拿出诚意和行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蔡梦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04月10日   04 版)

    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无端干涉中国南海事务、推出《反外国干预法》时捕风捉影指控“中国对澳进行渗透”、禁止华为参与澳大利亚5G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动作,将中澳两国关系推至冰点。

    澳中“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中心首席执行官董瑾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中澳关系恶化让澳产业界备感担忧。“澳大利亚产业界代表普遍认为,澳中两国虽然存在一定分歧,但这些问题应该通过有效沟通得以妥善管理,不能影响两国经贸合作的信任基础。”

    压力之下,澳政府日前宣布投入4400万澳元(约合2亿元人民币)设立澳中关系国立基金会,并任命新的驻华大使,期待修缮中澳关系。此举究竟是真心向好,还是仅仅展现一种姿态,仍需时间检验。

    澳方在对华关系上“政经分离”

    澳大利亚是较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历经风雨、始终前行的中澳关系,为何近年来发生变化?澳大利亚首任驻华大使费思芬(Stephen FitzGerald)不久前接受《澳大利亚人报》网站访问时表示:“我认为我们严重忽视了(澳中)两国关系。”他强调:“你可以做做表面文章……但我一直认为,我们必须大幅加大对两国关系的投入。不能像过去那样了。”

    在北京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刘树森教授看来,分析中澳关系变化的根源,需从国际地缘政治与澳大利亚国内情况两方面进行梳理。“从国际地缘政治方面看,影响中澳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美国提出‘印太战略’,试图在周边对中国形成围堵态势,牵制与遏制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以便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美国在南太区域最重要的同盟国,澳大利亚选择跟随美国。

    中山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常晨光教授认为,中澳关系近年来出现波折,根本原因在于澳方在对华关系上的“政经分离”。他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澳大利亚希望从中澳经济合作中获益,在安全方面又过度依赖美国、紧跟美国,甘愿充当反华的先锋。”

    中澳关系也受到澳国内因素掣肘。

    首先,澳大利亚对中国发展与崛起有一种矛盾心理。刘树森说:“一方面,40多年来,澳大利亚从中澳贸易中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又不能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不愿意看到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承担更多职责、拥有更大影响。”

    其次,在澳大利亚国内不乏盲目自大的声音。比如,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讲授中国研究类课程的凯文·凯瑞科博士在接受澳大利亚《新日报》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澳大利亚远甚于澳大利亚需要中国。”类似观点在澳大利亚拥簇者不少。刘树森告诉记者,许多澳大利亚人不客观地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对澳大利亚矿业、农牧业等自然资源有不可或缺的依赖性,“这种误判,导致澳方对维护与发展澳中关系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

    第三,面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与繁荣发展,澳大利亚仍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认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天然优越”,导致其居高临下地审视澳中关系。

    第四,澳大利亚党派之间的纠葛与利益诉求,使他们往往会拿“中国牌”作为攻讦和打压对方的手段,导致在社会主流媒体与舆论方面形成了妖魔化中国的常态,进而导致对华政策长期摇摆。

    改善中澳关系不能靠“表面文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次澳大利亚设立澳中关系国立基金会、任命新的驻华大使,展现出改善中澳关系的积极姿态,象征性意义明显。但是,这些举措会不会落入费思芬所说的“表面文章”套路,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两国关系回暖,一切尚属未知。

    “中国希望与澳大利亚发展正常、真诚的国家关系,而不需要看到说一套做一套的‘表面文章’。”常晨光表示,“澳方展现出希望修复双边关系的意愿,但中澳关系改善需要拿出真正的善意与诚意。只有建立起互信,才能确保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刘树森指出,中国历来重视中澳人民的友谊与两国良好的双边关系,认为中澳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中澳关系,中国最关切的问题,就是落实和推进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澳大利亚时两国首脑确定的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走回头路,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有关澳大利亚对中国与南太岛国发展合作关系与援助的顾虑,中国表达了最大程度的善意,中国与任何南太岛国的合作与援助都不针对第三方,甚至邀请澳大利亚参与合作与援助项目。与此同时,中国也阐明了立场:南太岛国不是任何国家的势力范围。

    对于澳政府近期表现出来的改善关系意愿,刘树森认为,“即使澳方这些举动具有做‘表面文章’的意图和本质,做也比不做强”。其中,澳中关系国立基金会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也许有望打破“做表面文章”的定势。“此次将新建的基金会冠名为国家基金会,显示出澳联邦政府对此事的重视与期许。而且,未来5年内基金会可能筹集的资助额前所未有地巨大,相信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值得欢迎和肯定。”刘树森说。

    澳商界领袖期盼澳中关系积极健康发展

    刘树森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特别提及,在澳大利亚,不乏对澳中关系具有真知灼见与远见的政治家、学者和商界精英,他们清晰认识到,如果澳政府仍希望维持“政治冷”而“经济热”的中澳关系,已经不再现实。

    据董瑾介绍,在过去的3年里,澳中“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中心共组织90多位澳大利亚基建、农业、矿业等产业界领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到中国访问,与中国政府、产业界、学界、金融界领袖深入交流,使他们对中澳关系有了更加积极、清醒的判断。包括澳大利亚前商务部长安德鲁·罗布、澳大利亚矿业巨头FMG集团首席执行官伊丽莎白·盖恩斯在内,许多到访过中国的商业领袖回到澳大利亚后,都积极接受澳媒采访,希望扭转澳国内对澳中关系的错误认识。

    比如,《澳大利亚金融报》报道说,“澳大利亚德高望重的商业领袖之一,马克姆·布鲁姆哈德,不断批评澳大利亚的对华政策”。该报援引马克姆·布鲁姆哈德在一些公开场合的发言指出,“澳中关系在过去两年里的变化简直可怕,而澳大利亚是故意挑衅的一方”;“(澳)政府的做法已经偏离了轨道,几乎就是在冒犯中国人”。

    又比如,澳大利亚矿业巨头Minderoo集团主席安德鲁·福里斯特对《澳大利亚人报》表示,无论是澳大利亚的绿党、工党还是自由党,如果用反华言论制造对中国的恐惧,借此争取小部分“偏执狂”选民,“会让每个澳大利亚人付出昂贵的代价”。

    董瑾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很多澳大利亚商业领袖都曾对她表示,他们未来要更主动地到中国沟通交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媒体的片面报道。尤其是在两国关系面临挑战的时候,他们更有责任把在中国获得的积极信息带回澳大利亚,引导民众正确地认识中国,通过民间与产业界的互动,带动两国关系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最大游客来源国,这些事实澳大利亚都无法忽视。”刘树森说,互相尊重、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中澳关系,才符合两国及其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报北京4月9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蔡梦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04月10日 04 版

修复中澳关系澳方需拿出诚意和行动
“盟主”美国喊话盟友“应对中国挑战”
3000嘉宾在圣彼得堡探讨北极开发合作
特朗普“拉黑”伊朗革命卫队 伊朗“对等报复”回击美国
利比亚重燃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