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有言:“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无论是社区值守、体温检测、物资配送,还是社会矛盾排查、心理疏导、结对帮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抗疫青年志愿者们的身影。抗疫青年志愿者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大家庭的爱,如同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为社会带来持久的芳香。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感召下,青年“群像”的“朋友圈”正在滚雪球般不断扩大。
志愿精神何以有如此“魔力”?这在于,志愿精神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对雷锋精神的赓续传承。这在于,弘扬志愿精神实现了彰显社会责任感和体现个人获得感的有机统一,越来越多的青年将弘扬志愿精神当成自己的时尚“标配”和青春特质。广大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引领文明风尚,镌刻社会进步足迹。
我是读大学时开始参与志愿服务的,到现在已有20多个年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深切地体会到:志愿服务如同“银行”,我们投入的精力越多、投入的时间越长,回报率就越高,精神“红利”也就越丰厚,我们在精神上也就越富有。而“银行”中所储蓄的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内化于心、融入血脉的志愿精神。在志愿精神的激励下,我们可以点亮青春的“指明灯”、提升青春的“能力值”、练就青春的“宽肩膀”,向着梦想的方向奔跑也就有不竭的动力,才能行稳致远。
“我只想拥有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志愿精神就是可以让我们拥有整个春天的那抹亮丽色彩。这就是志愿精神的“倍数效应”。我们把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把志愿精神当成一种工作态度、价值追求,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平凡做成不平凡,就能创造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就能深切感受到生活幸福感、事业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
把志愿服务当作我们的青春伴侣。要保持一以贯之的真情,带着一分纯真、一分纯粹投身志愿服务;要保持一以贯之的激情,努力做到“待志愿服务如初恋”;要保持一以贯之的痴情,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始终做到不离不弃。
把基层一线作为青春成长的广阔舞台。要把志愿精神转化为向下生长的力量,把“心”与“情”牢牢扎根在基层。要把吃苦当做青年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主动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拜群众、基层干部为师,学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问题的本领。
(作者系湖北省秭归县委副书记,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等荣誉)
徐本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