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06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飞天再出征 为啥是他们仨

​——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06月17日   01 版)

    谜底终于揭晓。

    6月1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名单面向社会公布,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名列其中,聂海胜担任指令长。神舟十二号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

    这将是时隔5年后神舟再度飞天,太空也将再次迎来中国航天员的造访。名单公布后,不少人好奇:为啥是他们仨,航天员乘组是如何选拔出来的,此次飞行任务有何挑战,航天员又将在太空如何生活和工作?

    近日,有“航天员女教头”之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一一释疑。

    百余科目从难从严选拔航天员

    按照规划,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有4次载人飞行。黄伟芬说,针对这4次任务的特点,航天员系统按照统筹规划、新老搭配、继承与发展的原则,一次选出了4个飞行乘组,每个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指令长由有载人飞行经验的航天员担任。

    2019年12月,航天员系统完成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乘组选拔。黄伟芬告诉记者,“在选拔中综合考虑了飞行经验、出舱活动的要求与各自任务的匹配,根据年龄新老搭配、心理相容性等方面的因素确定乘组,加大了对临床潜在问题的排查,增加了高空减压病易感性的检查,确保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能够满足任务的要求。”

    从2017年3月开始,航天员训练全面转入为空间站任务做准备。黄伟芬说,通过全面系统训练,航天员在思想、身体、心理、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做好飞行任务的准备。“选拔的背后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试训一体的原则。”她说。

    据她介绍,航天员系统策划设计并实施八大类百余科目的训练,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救生生存训练等。

    每组航天员都参加为期30天的长期载人的综合模拟验证试验,在模拟舱里,按照在轨生活制度和飞行程序安排工作生活,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6月10日,航天员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进场,开展全系统发射演练的专项训练,包括复习飞行手册、体育锻炼、心理放松等专项训练,参加升旗仪式,种植纪念树、瞻仰东风基地烈士陵园等活动,圆满完成进舱确认,为执行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两次出舱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与前期任务相比,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航天员飞行时间长达3-6个月,任务艰巨复杂,航天员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黄伟芬说。

    首先是身体素质的挑战。黄伟芬说,健康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才能确保航天员长时间在太空工作和生活,长期失重的环境对人体的肌肉、骨骼、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累积效应显著增加,出舱活动对航天员的上肢力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载人飞行中,航天员要经历超重、震动、噪声、失重、旋转冲击等多种环境工况,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足够的体能储备,才能耐受和适应这些特殊的环境因素。”黄伟芬说。

    其次是心理素质的挑战,航天员长期生活工作在狭小的空间站环境中,远离家人和过去的工作环境,失重、震动、噪声,容易使他们出现烦躁、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另外交会对接、出舱活动等重要任务及各种应急故障的情况处置,要求航天员必须沉着冷静、坚毅果敢。

    第三是知识技能的挑战。黄伟芬说,空间站任务极为艰巨复杂,航天员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长期在轨健康生活工作的能力;人工控制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实验舱等飞行器交会对接、撤离和舱段转位等方面的能力;收集、处理、转移和存放生活工作物资及废弃物的能力;执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能力,等等。

    她告诉记者,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虽然只在轨驻留3个月,但这是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因此,航天员要完成一些相对特有的任务,主要是参与空间站任务的长期驻留,再生生保、出舱活动,空间物资补给、机械臂操作控制,再维修等关键技术的验证,还要开展空间站站务的管理、物资的盘点、日常维护,等等。

    在太空可实时观看新闻联播,可与家人通电话

    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长达3-6个月,如何打发空余时间?“可以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实时观看电视直播,也可以随时给地面打电话。”黄伟芬说,可以看新闻联播,而且是实况直播;还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通电话,通过局域网络给地面发送文字短信、图片、视频,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航天员都携带了私人物品。“虽然飞船往空间站运送的物资很宝贵,但还是为每位航天员准备了私人物品‘行李包’。”黄伟芬说,包括书籍、家人照片、小物件、小玩具。

    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中,航天员如果出现轻微的生病、外伤怎么办?黄伟芬说,飞船上配备了百余种常用药品和医疗器械,如果生病可以及时处理,“因为飞行时间长,所以对航天员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大大增加。他们的自我救护和互相之间的救护能力大大提高”。

    在之前的载人飞行中,航天员太空授课令人印象深刻。未来该场景是否还会重现?黄伟芬说,虽然不一定有太空授课这种大型科普教育直播,但在轨的空间科普教育一定是将来空间站任务中的常态化工作之一,未来会利用空间站积极开展科普教育,比如结合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实验试验等进行科普活动。

    本报酒泉6月16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6月17日 01 版

播火者
这批年轻人值得被点赞
神舟十二号今天9时22分发射
飞天再出征 为啥是他们仨
湖北大学有间“大白工作室”
教育部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
三问北京高考阅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