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记者来到陆军第76集团军某陆航旅机场,攻击直升机营两架某型武装直升机整齐列阵、蓄势待发,机务人员正忙碌着为武装直升机挂载导弹。
“猎鹰编队可以起飞,立即出动……”8时40分,两架武装直升机从机场拔地而起,完成增速、转弯等动作后,按照低空战术编组前出实施抵近侦察。
塔台飞行指挥室内,攻击直升机营营长卞军涛正坐镇指挥,飞行参谋和值班人员也全部由该营人员担任。该旅领导介绍,部队近年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日益增多,单个飞行营乃至单机组执行任务已成常态。他们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在旅里整体统筹的基础上,让各飞行分队具体主抓本分队飞行训练,分队指挥员坐镇塔台指挥调度。
在指挥塔台,卞军涛借助信息指挥系统,在实时掌握战鹰飞行动态和参数的同时,不时将一条条指令发送至空中飞行员。
“前方发现‘敌’雷达侦测!”“已被‘敌’雷达侦测锁定!”对空电台里,一道道“特情”接踵而至。卞军涛沉着下达指令:“立刻释放干扰弹,进行战术规避!”飞行员王志强迅速反应,果断压杆、蹬舵、释放干扰弹、急速下降,成功摆脱锁定,并采取大速度超低空掠地飞行方式,抢占有利发射阵地。
“可以起飞,注意出航高度。”“102,实时通报天气情况。”12时许,攻击直升机营结束任务飞行场次后,经过短暂交接,勤务直升机营营长邹洪亮便带领指挥组进入指挥位置,开始了多机型混合编组跨昼夜飞行训练。
注视着战鹰航迹,邹洪亮介绍说,以前旅里统抓各分队飞行训练,机关飞行参谋大到阶段性训练计划拟制,小到单机组编配,都要逐个把关,精力受到牵扯,难以在当天常态组织第二场次飞行训练。如今,在分队主责飞行训练模式下,飞行计划由分队制订,飞行任务由分队下达,飞行保障要素由分队协调,飞行训练情况由分队讲评,最大限度赋予分队组训权,实现“一日多场、一场多域、一域多机”,大幅提高飞行场次利用率。
记者翻开飞行训练计划发现,参训战鹰飞赴3个空域,每个空域都安排3到5架直升机进行飞行训练。指挥塔台内,分队指挥员紧盯屏幕,一道道“敌情”、特情指令向3个空域的飞行训练编队传递:“2号空域编队,遭‘敌’防空雷达扫描,立即制订规避策略!”“3号空域编队,你航线出现浓积云,即刻规划航线安全飞行。”“5号空域编队,发现地面模拟目标,要求对其摧毁打击……”
2号空域长机迅速降低战鹰高度,带领编队贴着山脊超低空飞行;3号空域编队直升机并未仓促绕飞,在迅速研判态势后,实施风险系数更高的穿云飞行,最终飞行编队准时到达目标空域;5号空域长机命令武装直升机进入攻击航线,连贯完成一系列操作后,模拟目标被成功摧毁。
转眼,夜幕降临,混合飞行编队再次升空,由于夜间能见度低,观察距离受限,加上高原环境下气温骤降、气流紊乱,更需要对“敌”情保持高度警惕,飞行员们根据仪表变化不断调整直升机姿态,同时保持战术动作,借助夜视镜和微光进行目标搜索。
记者在塔台看到,直升机在茫茫夜空中,犹如点点星光向目标空域快速移动。邹洪亮指令下达的一瞬间,连续出膛的火箭炮犹如一串串“火蛇”从空中直冲预定目标,地面瞬间火光四溅。
时针指向22时30分,记者走出塔台,朝着劲风吹来的方向远眺,一架架战鹰在无地面引导的情况下,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随着战鹰轰鸣声逐渐停息,本场次飞行训练画上了圆满句号。参训飞行员顾不上疲惫,一起朝飞行讲评室走去,在营长邹洪亮的组织下,迅速进行飞行训练复盘总结。
马振 吴骁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