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武汉起狼烟,疫情防控莫迟延,耄耋老者钟南山,日夜奋战第一线”“看当下党号召全国人民共抗疫,舍己救人,是党员就应该冲锋陷阵”……近日,在蚌埠医学院戏曲传承基地排练厅里,医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原创抗疫主题泗州戏《两封遗书》。
《两封遗书》是安徽蚌埠医学院戏曲传习基地近年来创排的精品之一。自2020年创排展演以来,在校内外演出20余次,并不断改进优化剧本内容,屡获大奖与殊荣。剧目以蚌埠当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为艺术根基,以援鄂抗疫为故事主线,以儿子和父亲的两封遗书为切入点,展现了医学家庭两代共产党员的爱国热情以及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医者情怀。
作品中的男主角是一名青年医生,科室业务骨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主动请缨赴武汉,积极投身疫情阻击战;作品中的母亲是一名从医院退休的医务人员,在医院勤勤恳恳奉献一辈子,她的丈夫是一位优秀的医生,在抗击非典时不幸牺牲;妻子角色是一名护士,虽然刚怀孕,却十分支持丈夫的决定。当妻子整理行囊时,发现了丈夫留下的遗书,并交给母亲,母亲坚决不同意儿子去抗疫,后来被儿子的劝说打动。
该校临床医学院2021级的学生汪骥饰演男主角。他形容,参演戏曲作品的过程是一路“跌跌撞撞”。因为纯热爱戏曲艺术而加入戏曲传习基地,但“放不开,唱不准”成为他这个零基础“新手”头顶上的两座山。
“排好一部戏比想象中难很多,每个动作、每处细节都要仔细研讨磨合。我扮演的是一位继承父亲遗志、关键时刻冲上一线的医生,他的奉献精神和信仰力量感召着我,激励我克服困难。”
饰演男主人公母亲的同学是该校口腔医学院2019级的学生杨紫晨,她演出的剧目《樊梨花》曾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
“我平常多演青衣,端庄秀美,这一次演老旦,而且还是现代戏老旦,感觉压力特别大。老师时刻提醒我要忘掉古装戏程式,贴近生活。”杨紫晨说,难点在于,剧中母亲的内心想法存在强烈的矛盾冲突,而情感和态度的转折恰恰是戏剧情节的关键。
“从不同意到同意,母亲被子女毅然决然的选择说服,情感变化过程复杂,且在短短的12分钟展现出来,这对我着实是一个挑战。在反复排演和揣摩中,我对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有了更亲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她感慨。
该校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0级的季宇星在剧中饰演男主角的妻子,虽然戏份不多,但需要用短短几句台词和唱腔将对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表达出来。在她看来,排练过程中最难的是将人物情感与唱腔结合起来,既要唱出剧种特色,又不能脱离“戏”来表现真实与复杂的人物本质。
在该校党委指导下,校团委于2012年2月重点打造“戏曲传习基地”,并联合教务处和体育艺术部增设《戏曲身段与形体》体育公共必修课,《中国戏曲概论》《京剧剧目赏析与表演》《中国戏曲与民乐》美育公共选修课,在《大学美育》《音乐鉴赏》《歌唱入门》等课程中融入戏曲教学和欣赏章节,邀请知名艺术家系统培训,重点传习京剧、卫调花鼓戏、泗州戏等剧种。2021年12月,该校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这些年,一群医学生编排的原创作品成绩斐然。以五四运动100周年为背景的原创话剧作品《奇遇》获安徽省“青春·理想”大学生话剧比赛一等奖;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作的戏曲作品《香油计》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昆山百戏”盛典展演;以革命样板戏为创作主体的作品《唱支山歌给党听》获安徽省师生素质成果提升展演一等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连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