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广州东园团一大旧址、延安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旧址……今年,在江苏大学学生社区内,打卡“地图上的青运史”活动吸引了600余名团员青年参与。大学生找到8个红色地标打卡点,并答题、拼图、听歌识曲,就顺利完成打卡任务。
通过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沉浸式学习,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效。江苏大学团委书记徐占东介绍,该校聚焦共青团改革的目标方向,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构建“三力一度两保障”工作格局。
聚“青”心,恪守政治性本色
“守常先生,您好!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传播者,今天有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在这盛世中,追随您的坚定脚步,践行您的青春梦想。”这是青年师生信仰公开课上,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研2101团支部学生与李大钊先生的时空对话。
江苏大学团委不断夯实“磐石工程”,团支部工作“月月有提示”,学习“月月有清单”,团日活动“月月有主题,月月有展示”,年均组织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信仰公开课、团日活动万余场。
江苏大学在推优入党工作流程上下功夫、定方案、出实招,每年近4000人参加团内推优理论考核,全面做到28周岁以下团员入党100%经过团组织推优程序,不断彰显共青团组织为党培养和输送青年骨干的政治功能。
汇“青”力,彰显先进性亮色
今年暑假,在江苏省镇江市回龙农业创意产业园的桃园里,江苏大学志愿者成了带货主播,为产业园的水蜜桃代言,助力农户增收。
理论普及宣讲、乡村振兴促进、民族团结实践、疫情防控服务……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2022年暑期,江苏大学组织1600多支团队、2.7万余名团员青年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他们从校园到基层、进工厂、入田地,深耕躬行,冲锋在前。他们让科研成果走出纸笔,真正落到祖国大地上。有的顶烈日冒风雨,研制“低碾压率再生稻联合收割机”,帮助“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解决了再生越光稻机械收获难题;有的开发出水稻脱粒装置远程诊断预警及故障排除系统与装备,提高整机田间收获效率;有的致力于医疗研究,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提供潜在生物标志物,为肿瘤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显“青”情,坚守群众性底色
“希望能够在宿舍区增加自助贩卖机、自助打印机的投放。”“希望能够对共享单车进行整顿,划出固定的摆放区域”……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向学生会反馈。
江苏大学学生会打造“我与校领导面对面”“我与后勤面对面”等品牌活动,校领导、后勤工作人员与学生面对面畅谈,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场答疑解惑,成了广受学生欢迎的沟通平台。
学生会还通过举办“创意集市”,打通旧物交易渠道,帮助同学妥善处理个人闲置物品;开展“在你身边答疑室”“薪火小课堂”“助学筑梦”学习经验分享会等活动,解决大学生学业上的多样需求;开展“课堂笔记大赛”“我的青春故事报告会”,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学校还开展就业帮扶。考研失利,“优秀生”变就业“困难户”,单同学陷入“慢就业”。结对帮扶老师陈佳楠了解情况后,找他谈话帮他找准定位、调整就业预期,最终很快落实了就业岗位。像这样参与结对帮扶的团干部全校有40余名。
“同学,请佩戴好团徽,面向镜头,我们准备开拍了!”计算机学院王俊杰正在拍摄的“青马学员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短视频,引来师生围观点赞。在“江小博新媒体工作室”,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探讨“青言青语”,与广大同学在“云端”同频共振、共赴成长。他们聚集起近20万青年粉丝“朋友圈”,建成“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用坚定信念、向上青春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网络“精神家园”。
丁一娟 单毅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