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岸”就在不远的前方 只要努力终会抵达

陈晓曦 (医生、考研考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31日   T15 版)

    十二月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公告,新冠病毒感染回归“乙类乙管”。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

    ---------------

    12月,我都在一种飘飘忽忽的状态里,一边挣扎、一边努力,希冀着早日“上岸”,考上目标中的硕士院校。然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与我所在城市疫情形势的变化,“上岸”于我而言,又有了另一重意涵。

    我是一名医学生,本科毕业后,因为没能保研,暂且在老家的医院找了一份工作,随即被单位送到省会一家三甲医院规培。规培的意义,是让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参与正式工作,其间,我发觉得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还不够用,因此萌发了考研的念头。

    三甲医院的规培并不轻松,但凭着工作之余“挤”出来的时间,我自认取得了一些复习成果。但是,进入12月后,日渐增多的新冠感染者来到医院求诊,加上许多在医院实习的研究生提前返乡,我一下子让忙了起来。考研前的“冲刺”规划,也因此被打乱得七零八落。正是在这时,我有了考研“上岸”之外的另一个期待,那就是这波疫情高峰早日平安度过,让身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能有一段“上岸”休息的时间。

    今年的考研初试,被安排在12月24-26日。考研前一周,我掰着手指数了下日子,马上意识到:哪怕依照最乐观的估计,本地医务工作者的“上岸”时刻也一定是在考研之后。果然,第二天,医院就通知我们:之前的排班表作废,仍在科室的每个人接下来两周都要额外轮班。面对患者的需要,顶上一线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我学医的初心,也是众多前辈对我的教诲。但是,额外轮班和考研时间的冲突,也让我备感纠结。倘若真要延迟一年考研,我纵然不会抱怨,但难免会感到遗憾。

    或许是命运想跟我开个玩笑,新排班表执行的第二天,我就发起高烧,抗原测试显示,我感染了奥密克戎。医院随即让我撤下一线,等到转阴再回来上班。按理说,我该在家好好休息,但我心里想的却是“这下可以考研了”。只要是备考过的人,一定明白这种为了实现目标拼尽全力的感觉。随着高烧消退,我虽然仍未转阴,确认政策允许阳性考生参考之后,我决心“带病上阵”。

    能回到校园潜心学习、培养专业专长、站上更高的起点,对我来说就是一道值得追求的“岸”。而在对疫情“上岸”的期待中,我也并不认为度过了这波感染高峰就能万事平安,只是相信防疫政策调整后的生活,必然会在“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逐渐回归正常。很多时候,不论是就个人还是社会而言,我们追求的“上岸”,都不是最后的终点,而是一个走向新旅途的起点。也只有看清这了一点,我们才能抱着平常心朝着目标前进,而不至于因为一时的得失在心态上“破防”。

    开考之前,我在为阳性考生准备的隔离考场里宽慰自己:只要不把之前已经复习透了的知识点忘掉,初试的成绩就没有理由太差。但第一科开考后,尚在康复期的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还是让我有些头晕目眩,不知自己到底发挥出了几成实力。

    人生中的很多事情,注定无法如我们所愿。在今年考研中遇到困难的人,也不只我一个。我的两个朋友,分别因为医院加班与发高烧的缘故,放弃了今年的考试。相比之下,就算我未能考中,能在实战中检验复习成果,也已经是一种幸运。不论我的成绩是高是低,每天的太阳都会照常升起。我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很快就将重返规培岗位,继续为求医问诊的患者服务。我相信,只要努力,“岸”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我们,我们也终会有抵达那里的一天。

陈晓曦 (医生、考研考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31日 T15 版

时光流转中,我看到你奔跑的身影
走进大学 我好像跨越了一道海岸线
大会闭幕了 更多需要“加油”的工作刚刚开始
在离宇宙最近的地方 感受最伟大的浪漫
“岸”就在不远的前方 只要努力终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