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任务清单也随之清晰。
“到2030年,完成治理面积3429.14万亩,2024-2025年完成治理任务的40%,2026-2030年完成60%……”按照“以水定绿、分区施策、因害设防”原则,巴彦淖尔市编制实施方案,将巴彦淖尔市分为沙漠(沙地)综合治理区、阴山及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区、河套平原建设区、湿地保护修复治理区4个区域。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要素俱全。8月底举行的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会明确,攻坚战将重点解决沙患、水患、盐渍化、农田防护林、草原超载过牧、河湖湿地保护六大生态问题。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黄河“几字弯”地跨华北、西北,是影响京津和我国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治沙的主战场,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其中乌兰布和沙漠面积284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77%。
磴口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解放前,乌兰布和沙漠年均向东移动10-15米,最快时达到70-80米,每年向黄河输沙7000万吨,大量流沙淹埋农田、堵塞道路、侵蚀家园,一度面临“沙进人退”的严峻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磴口县把战胜风沙灾害、发展农牧业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提出建设“沿沙营造防沙林带、沿河营造黄河护岸林带”的“两沿两带”工程,展开了一场全民上阵的大规模群众性防沙造林活动。
数据显示,70余年来,磴口县累计治理沙漠210万亩,沙区林草覆盖度由0.04%提高到37.2%,治理重度沙化土地45万亩,减少78%,向黄河年输沙量减少到370万吨,降低94.7%。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局长王志国介绍,在数十年的治沙攻坚中,当地也在转变思路:防沙治沙不是消灭沙漠,而是防止荒漠化。沙漠不是百害而无一利,而是富集了土地资源、光热资源、风能资源、生态资源,是发展特色有机产业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磴口县走出了产业治沙、光伏治沙的新路子。王志国表示,通过政策、项目、资金扶持,鼓励治沙企业、种养大户、各类合作社大力发展沙草产业,引导农牧民在沙区种植肉苁蓉、甘草等中草药材14万亩,种植红枣、葡萄等经济林1万亩,通过发展产业推动沙漠治理。
磴口县也正在推进清洁能源建设。磴口县发改委主任汪军介绍,通过“光伏+生态治理”的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以抬高光伏阵列距地面高度1.8米、拉大阵列间距12米的方式,为种植灌草留足空间。目前已先后引进12家企业,光伏装机77万千瓦,板下种植梭梭、四翅滨藜等耐旱沙生植物0.54万亩。
“磴口模式是可以推广复制的。”王志国表示,目前防沙治沙工作还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和缺水两大挑战,治沙攻坚战既要讲究科学,还要久久为功。“虽然任务很重,但我们对打赢这场攻坚战的态度坚定,信心很足。”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记者 李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