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守着黄河的城市却很缺水。
以2023年9月黄河干流水量调度方案为例,黄河干流河段合计分配耗水量为10.06亿立方米,要分给黄河流经的各省区,有的省区分到的水量微乎其微。
地处西北内陆的银川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3。“十四五”期间,银川市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1.73亿立方米,其中黄河水控制指标为18.87亿立方米,占总取水量的87%,对黄河水资源依赖程度极高,每滴水都要“精打细算”。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上游来水情况不乐观,今年只得大面积压减水稻规模,改种玉米、小麦等耐旱作物。
水量少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流水不腐。缺水,导致水动力条件不足,水质更容易变差。”上述负责人表示。
黄河水资源总量不到长江的7%,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水资源利用较为粗放,农业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生态警戒线。
开源、节水与治水,对银川市而言迫在眉睫。今年,银川市成为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之一。银川市要在“十四五”时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5%和耗水总量比“十三五”下降10%的目标。
再生水循环利用,被认为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的绿色可持续方案之一。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发挥着城市“第二水源”的作用。走进占地23.3公顷的水厂,地上是开放式湿地生态公园,地下则隐藏着污水处理设施。每天,10余万吨生活污水汇集于此,经过全流程除臭后,污水变成清流汩汩而出。
据介绍,“焕然一新”的再生水水质达到地表准四类标准,滋润着城市景观中的一花一木,为河湖补水“解渴”,也为工业企业设备冷却降温。
根据银川市生态环境局2023年的工作部署,2023年年底,银川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
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经过湿地的进一步处理,用于绿化用水、生态补水的部分,相当于把过往用的黄河水置换出来,置换出的黄河水,可以用于发展工业和农业。
此外,利用当代的气候、电力和政策优势,银川市正在大力发展以光伏、蓝宝石、新型半导体、电池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在当地已经形成的共识是,想要在银川建工厂,肯定要高效率用水,也不能排污水,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要达标建设。
面对“中国新硅都”的建设需求,银川市推动经开区污水资源化利用配套再生水工程,解决工业企业用水紧缺问题。
一系列项目将置换出更多的水权,通过用水权交易平台,打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权置换通道,降低工业企业用水成本。
近年来,银川市已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16座,其中3座专业再生水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规模每天90万方,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投运人工湿地共9个,年出水总量约0.66亿方,建成再生水管道207公里,现有再生水调蓄能力每天12.7万方,为再生水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博士许伟宁表示,当地仍存在再生水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厂与用户分布不均、再生水循环利用市场引导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今年,银川市生态环境局依托银川市黄河联合研究“一市一策”驻点帮扶团队,提出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 记者 李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