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天路”上的生命救助站

——新疆喀什边防支队库地边境检查站纪事

本报记者 何春中 通讯员 李康强 周银召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3日   07 版)

    “要不是边防官兵及时救助,后果就严重了!”日前,当4名来自北京的旅客在新藏公路发生高原反应后,新疆公安边防总队喀什边防支队库地边境检查站的官兵及时赶到,为其送去了吸氧瓶,让旅客转危为安。

    巍巍昆仑山,千里新藏线,道路何其险,座座鬼门关。素有“天路”之称的新藏公路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穿越了喀喇昆仑山,全长1429公里、平均海拔达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况最险的公路。

    担负着过往人员车辆检查验证、维护边境地区稳定的任务的库地边境检查站官兵,就长期扎根在这条“天路”上,扼守着新藏公路的咽喉要道,守卫着“天路”的平安宁静。

    新藏公路沿途横卧着逾千公里的戈壁荒漠、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受复杂地形影响,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出,影响着新藏公路的正常通行。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库地边境检查站参与“天路”上的各类大小抢险救灾300余次。

    2015年7月,受全国持续高温影响,新藏公路也迎来了久所未有的燥热。7月26日,连日来的高温导致大面积冰雪融化,库地边境检查站辖区发生山洪灾害,新藏公路面临被冲断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

    如果路断了,车辆、游客、货物就会大面积滞留,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形成威胁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面对灾情,库地边境检查站立即组建一支30余人的抢险突击队,争分夺秒地投入抢险救灾工作。

    多年的高原经验让官兵深知:强降雨的持续会引发泥石流,甚至是山体滑坡。为此,官兵们在发生洪灾的道路前后一公里内,设立警示标志,制止不明情况的车辆、人员向发生险情路段聚拢,并迅速发动辖区群众抗击洪灾。

    在高原缺氧、水势湍急的情况下,官兵们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组成人墙对洪水进行堵截,利用树枝、石块等对民房、路基进行加固。经过近5个小时的抢险,官兵们最终将洪水引向无人区,共修复路基150余米,转移各类牲畜200余头,挽回各类财产损失折合约20余万元。

    新藏公路山高崖陡,盘旋崎岖,一线天、断崖石、搓板路随处可见,交通事故频发。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库地边境检查站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为遇险群众带来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救助站”。

    2015年10月15日18时30分,库地边境检查站接到报警求助称:“新藏公路228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6名群众受伤,需紧急救援。”

    检查站迅速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官兵们携带急救药品、担架、吸氧机、十字镐、液压钳等救援装备火速赶赴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官兵立即对车体内的幸存者进行了营救。由于车辆损毁严重,车架严重变形,5名幸存者被卡在车内无法动弹。救援人员迅速找来木头支撑起车辆的车架,钻到车下用千斤顶顶起车辆,防止车架塌落。待车架稳定后,救援官兵第一时间将幸存乘客救出并送往医院救治。

    像这样的救助事例,在库地检查站还有很多。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库地边境检查站共救助各类事故90余起、遇险群众500余人,挽回群众直接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救助生命垂危群众40余人。

    苦鲁勒村是叶城县辖区一个偏僻的边境小村,这里的牧民世代靠放牧为生。“一碗茶水一个馕,一日三餐水汤汤”曾经是这里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为带领这里的牧民致富,库地边境检查站官兵自愿担负起引领村民致富的“分外事”。

    “苦鲁勒村地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脚下,每年都有很多国内外登山爱好者慕名而来,我们不能守着金盆受穷!”经过多方调研,官兵们瞄准这一地理优势,决定动员群众建立“骆驼运输队”,为登山队及游客提供运输服务。

    2014年5月,库地边境检查站将这一想法和叶城县旅游局进行沟通,得到旅游局的大力支持。随后,官兵们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利用家庭骆驼开创副业。经过边防官兵的多次协调,叶城县旅游局与苦鲁勒村签订了骆驼运输队租用合同,“乔戈里峰骆驼运输队”正式成立。

    村民库都斯是“骆驼运输队”的第一个受益者。“当年,听完边防官兵的想法,我毫不犹豫,带领两个兄弟搞起了骆驼运输,周围有的村民还取笑我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当年我就靠骆驼运输赚了1万多块钱呢”。

    随后,在官兵的帮助下,库都斯和两个兄弟趁热打铁,在乔戈里峰脚下搭起蒙古包,搞起了“高原农家乐”,并为旅客提供与骆驼合影服务,收入又增加不少。如今,库都斯已成为苦鲁勒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随着运输队收入的迅速增加,运输队规模逐渐壮大,目前,这个村子的骆驼数量达到70峰。运输队成立至今,实现骆驼运输200多次,共为牧民增收近20万余元。

“听妈妈唱一首古老的歌谣”
杨苗:让侗族的优秀文化“走出去”
五年帮助6000户贫困少数民族家庭
“天路”上的生命救助站
启蒙教育在遵义 “那些戴红星的就是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