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1月2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团组织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常州:让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1月25日   03 版)

    如今,1989年出生的浙江小伙吴凡已经成为“新常州人”。2019年,在美国学习、工作8年半的吴凡放弃了在哈佛大学的工作与美国绿卡选择回国,用所学的先进技术与知识报效祖国。

    在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吴凡成立了科学家工作室,开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及固态电解质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与生活中,吴凡也渐渐爱上了常州这座承载着他科研梦想的城市。

    这些年来,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常州渴求人才、渴望创新。借此机遇,常州团组织也有充足的条件和机会成就人才、成就事业。

    团常州市委书记吴震宇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助力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用更大力度引进青年人才、更实举措培育青年人才、更优服务留住青年人才,推动青年人才发展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引才聚才 释放城市吸引“强磁场”

    2021年12月17日,“海外学子看常州”德国专场直播活动暨常州海外青年创新创业联谊站揭牌仪式通过“云视频”举行。该双语直播活动吸引海内外2.87万人次在线观看。这样的活动,团常州市委已成功举办3场,用镜头带领海外青年云游常州、走近常州。

    常州小伙何铮是该联谊站德国站的工作人员。从江苏理工学院毕业后,何铮赴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留学。毕业后,他留在德国工作多年。

    联谊站成立后,何铮通过线上讲解防疫知识、德国当地的防疫政策,线下发放“防疫大礼包”等方式,让常州学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疫情期间,仅德国就有千余名常州学子受益。

    为加强海外青年人才的服务“前置”,促进海外青年人才智力回流,团常州市委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打造人才吸引“强磁场”。他们依托中德产业创新与合作中心等园区挂牌14家本地海归青年人才服务站,依托德国莱茵鲁尔学子联谊会等建立3家海外青年联谊站,初步形成线上“云游览”+“云招聘”、线下“联谊站”+“服务站”的工作模式。

    团常州市委副书记、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刘团介绍,他们下一步将持续推进联谊站和服务站建设工作,打破信息、时空和文化壁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创新服务在常留学生群体,加快与海外青年间多层次、多主题、多渠道的交流往来。

    2021年10月,常州启动“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走进成都、武汉、上海、大连等地,开展与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的深度合作,诚邀青年才俊来常创新创业,发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最强音。

    团常州市委通过与当地学联、高校团委积极联动,共建常州大学生联络服务站,由常州籍大学生担任联络员和城市宣传大使,开展常州政策宣传推介、青年联络服务、就业创业信息发布等工作,吸引更多青年学生来常发展。

    育才用才 源源不断注入“青动力”

    拥有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所的常州是吴凡最理想的圆梦之地。他来到常州后,当地团干部隔三差五就会上门对吴凡进行“一对一”的服务,让他可以专注于研发工作。

    工作近3年,吴凡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让全固态电池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他们已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22名90后甚至00后博士生、研究生扎堆于此,他鼓励这些年轻人扎根常州、服务常州。

    无独有偶,在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新动力创业中心,常州米德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正探索下一个0.1毫米的突破。2014年,米德克入驻新动力青创空间。在团委和园区全链条式服务护航下,米德克专注技术创新,高精度激光产品实现10米距离±1.5毫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年内,米德克从初创企业成长为青创板挂牌企业。

    目前,常州青创空间超20家。全省首家团属青年众创空间嘉壹度青年创新工场率先推出“嘉壹度青年创业计划”,每年面向全城招募30个优质青年创业项目,并给予250万元的无偿资助和总额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基金。

    7年来,嘉壹度累计孵化企业400余家,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9个,入选嘉壹度青年创业计划142个,带动就业1800余人。

    从场地、资金、政策等要素支持出发,团常州市委为青创项目构筑起“硬核”保障。通过联合地方资源,他们打造嘉壹度·新度、新观点、初心小院3家青年双创项目路演基地,为创业团队提供项目展示、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近年来,团常州市委助力申报300多个优质青创项目参加“创青春”国赛、省赛,项目获奖数量及推报数量始终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留才爱才 成为青年心中“首选项”

    33岁的郑怡沁是常州武进区西太湖国际人才社区主任。该国际人才社区共有50套“人才公寓”,入住者70%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科创人才。如何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温暖是郑怡沁每日工作的重心。

    郑怡沁表示,社区配备10余名“双语管家”,他们可以用英语等语言与外国青年顺畅交流。去年,一个英国小伙对郑怡沁提出他希望在常州考驾照,方便出行。郑怡沁与同事轮流陪着小伙子填表申请、考试、体检。经过几个月努力,小伙子终于拿到驾照。

    花园式社区、原木色装修风格、现代化配套设施,刚刚投入运营的东方·青年人才社区让青年直呼心动。作为常州首个高标准青年人才公寓综合体,东方·青年人才社区项目一期占地36亩,可提供人才公寓952套。

    目前,常州正全面推进“青春留常、人才优居”工程,计划5年内建设10万套符合青年需求的人才公寓,已开工建设人才公寓1.6万套,竣工4500套。

    让青年可奋斗、可安居,让常州成为青年心中“首选项”成为团常州市委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1月25日 03 版

“财政就是观察人类社会变迁的那条板凳”
尤丽图孜·伊里亚:用心中的爱温暖他人
我国新型发动机飞行演示试验成功
为新时代城市基层团的建设改革创新提供有力制度支持
“铁四代”铺就81年同蒲情
常州:让青年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在南海黑夜点亮“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