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先后表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自“通信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利用通信大数据,为手机用户免费提供查询服务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最初是对通过短信查询行程的服务升级,只有手机用户本人能够查询,且在查询前必须亲自授权。从查询行程码到出示行程码,是疫情防控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之举,也是公民对于个人隐私与流动自由的特殊让渡。行程卡如此,健康码、场所码等亦如是。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医疗健康、行踪轨迹等信息,均属敏感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危害。因此,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今年下半年以来,行程卡从取消星号标记,到查询时间范围从14天缩减为7天,再到正式下线服务,可见相关部门在处理公民行踪轨迹敏感个人信息时,采取了基于比例原则下损害最小的谨慎态度。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以及个人信息处理者停止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或者保存期限已届满等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行程卡近三年来收集的全国16亿手机用户海量信息,将会被如何删除处理,应该程序公开并经有关部门依法见证。
行程卡下线了,公众自然要问:健康码何时从我们的手机中“下岗”?相比行程卡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三家运营商直接提供,健康码一直没有实现过真正的全国统一。健康码本是生于善意,但随意赋码一度成为个别地方权力任性的表现;健康码本是为了便捷,却因不当使用给人徒增困扰。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是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的明确要求。行程卡下线后,各地健康码何去何从,应该早日有个明确说法。当生活回归正常,紧急状态下让渡的公民权利应该归还,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以及对个人行动的干预应该遵法。
行程卡下线,开了一个好头,其他各种码,都该及时跟上。
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