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宁海,到百县千校万师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言孟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

    摄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

    2016年5月,我随中国青年报社记者一同来到宁海县。8年过去了,回想起首次迈入宁海的景象,面前仿佛仍有一阵高浓度负氧离子的风从绿水青山之间吹来。

    那年我拿到的采写选题是“全域治理”,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关注县域的发展治理,也是第一次深入实践“乡村振兴”。在宁海,我看到了垃圾不落地,看到了美丽庭院,看到了小流域大生态等。当地呈现出来的乡村面貌、群众风貌,是绿色的、向上的,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我和宁海的缘分很深。2017年,我再次来到宁海,参加中青校媒学生主席团换届大会,这是校园媒体人的“盛会”,可以说,是全国高校校园媒体和校园记者每年最为期待的活动之一,它将新时代青年人的朝气和青年人的志趣汇聚在这里。2019年,我以中国青年报社实习生的身份参与了“寻访徐霞客足迹”项目。这些年,我一直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关注宁海的发展,包括《宁海宣言》的发布、《生而行者 当代徐霞客》的编写出版、每年的“中国当代徐霞客”评选活动等。

    缘分很深,感情也很深。第一次来宁海采访时,我和来自不同高校的9位校媒记者分在一组。我们坐在采访车上,穿梭在乡镇街道和自然风光之间,大谈新闻理想、青年志气,并许下了一个“十年之约”:十年后,一定要在宁海重聚。现在我们这十个人,有的成了知名记者,有的在做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博主,有的在地方行政部门做宣传工作等。我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是非常珍贵、相互扶持的友谊。我们都很期待,在2026年能整整齐齐地在宁海重逢,看看十年来县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我们十个人的成长收获。

    在宁海采访实践的经历对我影响很深,促使我的目光开始投射到县域发展。那几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我曾先后前往甘南州的碌曲县、迭部县,西藏的曲水县、林周县等参加扶贫工作。

    毕业后,我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重点就是参与推动“优师计划”“强师工程”。这些年,北师大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教育发展,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为数百个县、数千所中小学培养一批批的“四有”好老师,来实现“振兴乡村教育”“教育振兴乡村”。在前不久的县域调研期间,有位当地的中学老师说,“你们北师大愿意关注、帮扶县域教育提升,不愧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我备受鼓舞、与有荣焉。

    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我想,中国青年既要向上看,也要向下看;既要向外走,也要向内走。青年人应当多去县域、乡村看一看;多关注基层发展,具备调查研究的眼光;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做到知行合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言孟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0日 08 版

在路上行走的意义
我们的阿勒泰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表情”
从宁海,到百县千校万师
难忘的家宴
静待花开
运河思行者
不朽的长安
诗词少年 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