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诗词少年 出口成章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第三学校教师 隋鑫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20日   05 版)

    摄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峥苨

    我的梦想,是像徐霞客一样,云游四方,边走边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出现在《长安三万里》中的诗句,在电影中,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看山川湖海,体会诗意浪漫,感受豪迈情怀。

    这些诗句也出现在语文课本中,在我小的时候,同是语文教师的爷爷便总是跟我讲这些诗词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岁月流转,当我站上了三尺讲台,面对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小脸,看着他们满是求知和期待的眼神,我非常想带他们去了解唐诗宋词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去感受语文的美好,去汲取向上成长的养分。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少年时积累的“诗词文章”,会让一个人受益匪浅。真正的大家,文学功底都了不得。作为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把学生带进中国经典作品的广博世界里,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好。

    学写字时的一撇一捺,背诵课文的一字一句,有时候是枯燥的,不断重复,没有捷径。但是语文学习,也可以是开心愉快的,因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AI工具,让学习充满乐趣,随时随地。

    我的爷爷,曾拿着线装的纸书,教我背古诗,他会用红色墨水笔给学生批改作业,手上常常留下墨水的痕迹。吸墨水的钢笔,现在几乎变成了“古董”,孩子们直接在触屏上手写文字。如今,各种各样的教育类App,创造着智能学习的无限空间。AI的世界里,有和教材匹配的诗词、经典,也有拼音标注、范读、朗读等功能。孩子们可以跟着软件去朗读,可以即时评测哪些字读错了,或者哪些字发音不标准,智能“小助手”马上就会告诉你。

    我给孩子们制订了个性化的经典诵读计划,有《三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诗经》,在课堂上带领大家朗读和学习后,让他们用AI朗读评测功能测试自己的朗读情况,我则在手机的另一端,通过数据统计来了解跟进他们的学习情况。

    前不久,有些孩子看到《中国诗词大会》里面“飞花令”的玩法,让我也在班级里组织比赛。在玩“飞花令”时,我们就用AI语音识别,当孩子们说一句诗,AI巨大的词库,立刻能识别出对错。有位同学竟然一口气为“花”字令牌说出了70多句诗,有一些甚至是我都不太熟悉的。

    这些实践,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启发:当科技可以处理一些基础工作时,老师就有时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深入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我也将继续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希望继续探索更多新的方式,与科技互助,与时代同行,带领孩子传承经典,做出口成章的诗词少年,一起书写我们的梦想之书。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第三学校教师 隋鑫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20日 05 版

在路上行走的意义
我们的阿勒泰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表情”
从宁海,到百县千校万师
难忘的家宴
静待花开
运河思行者
不朽的长安
诗词少年 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