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舌尔共和国,坐落在东部非洲印度洋上,是一个群岛国家。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教师廖志坚,曾作为“中国援助非洲塞舌尔项目”志愿者前往塞舌尔,在维多利亚艺术学院音乐学校从事钢琴教学、伴奏和调律服务等工作,待了一年时间。
中国青年报:塞舌尔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廖志坚:塞舌尔的户籍人口只有8万多,每年的游客却有约13万人。可能是因为塞舌尔人口少,所以医疗和教育都是政府包了,福利特别好。因此,当地人在工作上压力很小,一般都是早上8点半上班,下午4点半准时走人。星期天、节假日更是“雷打不动”地全民放假。我所在的音乐学校,周末整栋大楼都静悄悄的,很少有人练琴。
中国青年报:塞舌尔的孩子学音乐,家长会监督吗?
廖志坚:他们对音乐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有一天,我正在练琴,有个当地人突然敲门进来,伸着大拇指用英语说“好”,还和我热烈拥抱。
当地学生一般上午8点半上文化课,下午两点半就放学了,剩下的时间自己安排。很多学生会来我们学校学钢琴、小提琴、声乐和舞蹈。
国内的一些孩子都是被家长逼着学音乐,塞舌尔的孩子不同,他们几乎都是因为喜欢,才来学音乐的。我经常碰到学生站在教室门口,旁听音乐课。
中国青年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接受你坚持的中国式教学吗?
廖志坚:我的钢琴学生有14~16人,大部分是初学钢琴的孩子。钢琴课每月课时在40节左右。
可能是因为生活上压力较小,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态度都有点“无所谓”。刚去时,我对学生上课迟到和一些随意的行为不太适应,后来我向校长建议:上课必须准时,有事要请假。我甚至“淘汰”了一个特别没礼貌的学生。
对学生,我不会一味地迁就。音乐学校接收了4名当地学员,作为塞舌尔国家培养钢琴调律人才的对象,最后被我淘汰得只剩一个了。我觉得,我是志愿者,也算是钢琴教学方面的专家,所以业务上得听我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出成效。我的这种“牛”劲,没想到反而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
去年6月30日,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举行了学生汇报演出,我的两名学生演奏了5首小曲,受到了全体观众的热烈欢迎。
演出前两个月,我还在塞舌尔大学举行了钢琴独奏会。那是塞舌尔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当时,塞舌尔的文化部部长、教育部部长,以及中国驻塞舌尔大使馆大使等官员,也到现场观看演出,给我的评价也很高。
演出后,几名学生对我说,将来也要像我一样,举行自己的钢琴独奏会。
中国青年报:你觉得塞舌尔人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廖志坚:我接触到的塞舌尔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多。当地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和活动,假日中,电视里也主要播放卡通片和开会录像。基本上,塞舌尔人的生活可称得上平淡,“只求饱足、不求占有”,是大家普遍的生活态度。
塞舌尔人的环保意识极强。我听当地人说,在塞舌尔,每砍一棵树都必须上报环境部审批。为了保护热带鱼类,他们禁止在海洋公园的海域捕鱼。我还看到,经常有当地人劝阻游客捡贝壳。正因为如此,那里的海滩极其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