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倾斜、放水养鱼、保障重点,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湖北省近年来一直坚持“财力下移、困难上移”,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困难群众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破解民生难题。
湖北省政府日前承诺,今年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完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等37.86万套房屋的建设任务。
“实惠比好看更重要,如今人民群众不光要看发展有多快,更要看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惠。”湖北省政府的有关负责人说,“群众不光关注我们做蛋糕,更关注我们分蛋糕。”
他还说,城市的各类集贸市场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是政府部门主抓的大事;大中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地方,也是政府部门必须关注的地方。
春节过后,武汉市的蔬菜价格一路走低。据武汉市白沙洲农贸大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部分蔬菜价格的下降幅度达到40%。这是武汉节后加大外调、丰富市场供给的结果,也是“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结果。
近年来,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湖北从源头抓起,截至2010年,武汉市共有蔬菜常年园60万亩、水生菜基地30万亩;蔬菜总产量达600万吨,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二,但蔬菜批发的平均价格排名却在第三十之后。
没有群众的富裕,发展就失去了目的;没有群众的参与,发展就失去了依靠。近5年来,湖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52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241万人。去年,全省实现就业的长期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对象、破产企业失业职工及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达到10.42万人。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及城镇低保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等逐步完善。围绕就业、上学、看病等问题,湖北坚持每年为群众办好8至10件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收到明显成效。
据统计,“十一五”时期,湖北社会事业领域累计投资25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让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湖北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服务新机制,率先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与政法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在对农村“少取、多予”的同时,湖北省委、省政府不仅将审批权限下放到县里,省对县进行财政直管,还对县域经济增量部分产生的税收“只予不取”。最近几年,湖北省财政每年新增10亿元用于扶持县域经济发展,今年将达到40亿元。
放水养鱼,激活了科学发展的最活跃要素。去年,湖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2.8%和13.5%。农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这是“十一五”期间湖北城乡收入分配格局出现的一个历史性拐点。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1.5万亿元到2.5万亿元的跨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000美元到6000美元的跨越。
跨越式发展不仅是发展思路的跨越、总量规模的跨越、质量水平的跨越,更是惠及民生的跨越。为此,湖北省提出,将更多地考核“民生净福利”“幸福指数”等指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目标。
今年,湖北省财政拟安排1322.5亿元重点保障民生支出,向重大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其中,教育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179.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13.7%,医疗卫生支出预算比上年增长14.9%。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