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尽快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

社保要在普惠全民的基础上走向公平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崔 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07日   10 版)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让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眼前一亮:“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成为“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之一。

    在这名社会保障专家的记忆中,把人均寿命增长目标明确写入5年规划中,似乎还是第一次。

    3月5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联合访谈时,郑功成说,他看重这个指标,是因为人均预期寿命其实是顶级的民生指标,也是最具综合意义的民生指标。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与“十二五”规划将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作为努力目标,意味着我国将从单项应急保民生走向全面综合改善民生。

    4类民生指标预示社保制度普惠全民

    在郑功成看来,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这个指标还有另一层含义,它意味着“我们这个国家将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来面对人口老龄化,让人民健康长寿”。

    除了人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外,郑功成还从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草案)中看到了另外3项重要的民生指标。

    一个是“7%”的数字。“十二五”时期,我国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超过7%,而这一个5年,我国预期的GDP增速也是7%。郑功成说,GDP指标是7%,而收入增长指标是超过7%,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长长期慢于GDP增长的发展格局将得到改变,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将不再只是一种发展理念,而将从“十二五”开始付诸实际行动。

    另一个重要的民生指标是“两个全覆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郑功成说,如果再加上已经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那么“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能全面实现 “两免除一解除”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目标。

    也就是说,通过建立以低保为核心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来免除全体人民的生存危机;通过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来免除全体人民的疾病恐惧;通过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解除人们的养老后顾之忧。郑功成说,这也是他近10年来大力呼吁并深切期盼的。

    在他看来,两个全覆盖的提出,是社保体系建设质的飞跃,是民生事业发展的新高度。 

    第4个指标,就是一系列保民生、惠民生的具体指标与政策措施。如“十二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城乡居民的医保报销水平在70%以上,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2011年已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去年的120元提高到200元,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去年的15元提高到现在的25元,等等。

    郑功成说,这些具有约束性的指标,以及在增收入、稳物价、促就业、调分配、建社保、供住房和全面发展社会服务事业等领域拟采取的措施,均揭示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民生为重、富民优先、全面改善民生的新时代。

    以经济水平不够为借口延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太荒谬

    说到社会保障问题,当前有一些学者有这样的担忧,认为目前的中国“未富先老”,也就是说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人均GDP也还偏低,但社会结构正在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在这种状况下,谁来替中国养老?

    对这样的观点,郑功成表示反对。在他看来,如果10年前持这样的看法并因此延缓建立老年保障制度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到现在再这样过分强调“未富先老”,就有点不合时宜了。因为我国的人均GDP虽然还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也超过了4000美元,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而居世界第二位,应当已经具备相应的能力来建立与发展完善的老年保障体系,尤其重要的是,老年保障体系建设事实上已经刻不容缓,我们不能再以所谓人均GDP偏低作为借口,拖延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郑功成特别指出,凡是以经济水平不够为理由,作为延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理由都是荒谬的。他说,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通过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合作医疗实现了全民医疗保障的目标,“现在难道还不如那个时候吗?”

    郑功成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无,取决于社会因素,而经济因素只能决定社保制度水平的高低,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应当重视经济因素,但不能将经济因素作为社保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比如,社会出现了老龄化的问题,那么社会就需要一套养老保险的制度;进入工业社会,工业化进程加速,社会就需要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经济水平能起到的作用,是决定保障水平的高低。比如,给农民的养老保险,如果经济实力给不起60元,可以先从55元开始,但不能不给农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应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使它成为合理分配社会财富的一个根本性制度安排,它不能总是停留在低水平,也不能只强调雪中送炭,要突出社会公正。”

    郑功成说,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他认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目标还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会继续建议国家进一步的重视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尽快实现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同时,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全面满足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福利社会要靠制度保障

    郑功成指出,如果说“十一五”期间已经出现了社会保障普惠全民的轮廓,经过“十二五”努力,我们的基本保障制度覆盖全民的目标可以实现。因此,“十三五”期间的任务,就是如何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如何促进制度的公正和公平,那是我们迈向福利社会需要做的第二步工作。

    在他看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由弥补制度缺失入手,先实现普惠全民,在普惠全民的基础上再走向公平,这当然就是往福利社会迈进。按照他的说法,要尽快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所以,“十二五”期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定型、稳定以什么为标志?郑功成说,标志是制度化建设,就是立法。今年7月1日将是《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之日,这意味着我们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基本定型。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不仅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法制,还应该制定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慈善事业法等相关的社会保障法律,这样,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就上升到定型、稳定状态。“只有定型、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才能给亿万人民以稳定的、可靠的安全预期。如果制度不定型,就意味着制度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人生中的风险也就得不到确定的保障。”郑功成最后强调。

民生诉求不只是衣食住行
大学生反映家乡违法卖地
市委书记代表部署调查
奥数热已形成斩不断的利益链条
社保要在普惠全民的基础上走向公平
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