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3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能输给地震和海啸啊

本报记者 林 蔚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3月21日   07 版)

    “你先吃吧”“我挺得住”

    “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在东京出差的娄文社,在他名为“雪夜冰河”的微博上,写下了3·11地震亲历。

    3月11日,日本东京。

    从事文化工作的张颖一早来到位于东京大手町的公司,忙乎了大半天终于把手头的PPT做完。退休在家的浅野先生到家附近的一处写字楼,参加税务署主办的一个税务学习班。娄文社这会儿正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对日本新人行礼。

    摇晃突然来袭。

    张颖的第一个反应是地震了,但她并没有当回事儿。随着晃动时间增长和力度加大,大家开始意识到这次不一样了张颖立刻抱头钻到桌下。强烈的眩晕袭来,仿佛是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浪,晕得眼睛都无法睁开,只好趴在地上跟着一起晃。

    “剧烈摇晃至少持续了两分钟以上。”浅野事后回忆说。对在东京生活了60余年的浅野来说,“如此长时间的剧烈震动还是人生第一遭”。

    在日网友“都市的乌鸦”或许是用网络向国内播报地震消息的第一人。北京时间13时47分,这位留学仙台东北大学的女学生发出一连串感叹号的微博:地震!!! 好大的地震!!!

    日本气象厅发布消息称,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发生里氏8.4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3月13日,震级被修正为里氏9.0级。

    如大家所预料,震后,地铁、JR(电动列车)等公共交通设施都暂停了。因为担忧家里的状况,张颖的同事们开始考虑徒步回家。很多人住在离公司十几公里远的地方,大概需要3个多小时的步行时间。

    张颖的家远在30多公里外的横滨,经验告诉她,震后独自走夜路很不安全。张颖和3个女同事决定留下过夜。行政部门拿来了救灾包,里面有水、压缩饼干、头盔、急救药箱等。上司买了很多食品放在办公室,反复叮嘱要注意安全。张颖联络上海家人报了平安,安心地留在公司看电视、上网,等待震情平息。

    此时,浅野已经安然回到家中,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灾情,并打探亲友们的安危。

    对娄文社来说,偶遇大地震固然惊心动魄,但更令他震撼的,是日本人在震后体现出的互相关爱和秩序井然。

    在震后的最初几天里,中国网络上传播最多的,是日本秩序井然的图片和视频。

    停运的地铁站内,人们坐在台阶两侧休息,将中间让给别人行走;数百人的避难所,干净有序,不见散乱的垃圾;徒步回家的队伍,庞大又安静。还有各种排队的图片:地铁停运,出租车紧缺,人们焦急等待但仍自觉地排起长队;电话亭前同样排出长队,排出几里地,直到半夜;灾区取水的队伍、加油站前等待加油的队伍蜿蜒漫长,但丝毫不乱……

    CNN记者12日在仙台采访报道称,日本在震后没有出现哄抢商店的混乱暴力场面,“灾民面对惨状不失冷静,严守礼仪,努力自助并保持与他人的和睦共处。”13日出版的《洛杉矶时报》则称“灾难无损日本人的气质”,灾民在最恶劣的情况下仍安守秩序,尽量不麻烦到别人。

    “停电的秋田市某宾馆为留宿的50多名避难群众临时准备了10份乌冬面,大家相互谦让说‘你先吃吧’‘我挺得住’。”韩国《中央日报》亦称赞日本民众在非常时期不忘谦和礼让的文化传统。

    但很多日本人觉得,这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朝日新闻》的伊藤先生认为,被盛赞的文明在日本是一种习惯,“秩序”二字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在站台、电影院、餐厅、洗手间等各种公共场合,永远都能看到安静有序的队列,因为“守秩序”是生活常识。这种常识,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一字一句教授给学生的,而是一种社会文化,儿童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成为习惯。

    日本传统的集团主义亦被认为是秩序井然的原因之一。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认为,“日本人是极度顺从社会体系的”,他们作为集团中的一个小单位,有极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忍耐、克制、尽量不打扰到别人。“日语里有‘自己责任’一词,即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伊藤说,“因此打扰他人,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所以,发生地震后,民众首先做的是自救自律,不扰乱整体秩序,安静等待“公救”。获救的灾民,则往往先以“给您添麻烦了”表示歉意。

    失去一切的日本得到了一样东西:希望

    危机面前,多数日本人表现得十分淡定。

    3月12日,震后第二天早上离开公司时,张颖看到有人在人行道上跑步晨练,在附近写字楼大厅留宿的“归宅难民”中,爱美的女生已经在专心化妆。而在震中仙台市,震后第三天,网友“都市的乌鸦”就看到一些市民又开始遛狗散步了。

    淡定的背后,是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坚韧。

    “大自然发威,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应该坦然接受的命运。”浅野认为,日本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磨练出日本人的坚韧性格,他们平静地接受灾难和悲痛,毁坏,重建,再毁坏,再重建。

    尽管余震不断,但人们已经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中。

    重灾区的宫城县石卷市,自行车店主平冢功在震后第三天就重新开门,免费提供自行车修理服务。附近的一些居民得知消息后也主动过来当志愿者,为因汽油匮乏而出行不便的人们提供帮助。

    同样是重灾区,岩手县宫古市的多处温泉设施向市民免费开放,寒冷的灾区也有了短暂的温暖时刻。据称,温泉馆的燃料已经只够两天用了,但会一直免费开放到用完为止。一位正在泡温泉的白发老人在接受NHK记者采访时说:“这下又能多活些日子了,可不能输给地震和海啸啊,还要重建家园呢。”

    3月18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龙在《纽约时报》发表专栏文章《危机中的希望》。

    “离开东京的人很多,留在东京的人更多……虽然我的父母住在西面的九州,但我并不打算去那里避难。我要和家人、朋友以及受灾的大家一起,留在这里。留下来,给他们勇气,就像他们给我勇气那样。”

    村上龙10年前曾在小说里描写过一个中学生在国会发言的场景,“这个国家什么都有,你能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一切,但是有一样东西你找不到,那就是‘希望’。”

    “现在的状况恰恰相反。避难所里,食品、水、药物紧缺,东京亦出现物品和电力不足。生活遭受威胁,政府和电力公司的应对依旧迟缓。”

    “然而,失去一切的日本得到了一样东西:希望。强震和海啸夺去了我们很多生命和资源,却在曾沉醉于繁荣的我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所以,我选择继续相信。”

    相关文章:

    “希望你成为日本的救世主”

    外国人蜂拥出逃 东京人平静面对

    福岛敢死队:现代日本武士

    日本人为何能处变不惊

    为什么日本将战胜灾难

“希望你成为日本的救世主”
外国人蜂拥出逃 东京人平静面对
不能输给地震和海啸啊
福岛敢死队:现代日本武士
日本人为何能处变不惊
为什么日本将战胜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