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不来,来了就免费培训”
尽管束学稳也知道自己“跨行”教育的第一步——仅仅是创办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但是这个识字不多的建筑业老板还是怀着将来办一所大学,让农民工都能进来学习的愿望。
“如果农民工都能上大学,盖出来的房子个个是精品,连外国人都佩服。”安徽华陆建工集团董事长束学稳坐在办公室里滔滔不绝地描述着办学的“终极目标”,说到兴起时,挺直腰板站了起来。
就在楼下3层,由该集团投资创办的合肥华陆职业培训学校装饰一新。几间大教室里摆放着漆得通红的课桌和椅子,两台崭新的柜式空调醒目地立在拐角。实训室靠墙的架子上搁置着锯、水平仪等建筑工具。隔壁微机房里摆放着几十台配有液晶显示器的电脑。就在几个月前,它们还属于一家动漫学校。束学稳将这家学校“连人带设备统统并了过来”,现在“80后”孙锃炜成了华陆职业培训学校的常务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日常工作。
据悉,在安徽省会合肥,像华陆职业培训学校这样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目前有105家,它们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财政部门组织的针对农民工、下岗职工的技能培训。依据合肥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农民工培训合格后,培训机构按照培训人数、培训工种获取相应数额的补贴经费,其中最高标准可达1000元/人。
“除非你不来,来了就免费培训,1个专业够30人就可以开班上课。”束学稳介绍,尽管政府会按照学员人数向学校发放补贴,但是目前的计划还没有下来,加上学校正处在初创阶段,“现在集团还得贴钱,维持它的正常运营。”不过他表示,“除了食宿自理外,培训全部免费,不向学员收一分钱。”
赔钱的生意为什么要做,200多万元的前期投资能不能收回?当媒体报道“首所农民工大学”将开班的消息后,束学稳引来很多争议,面对记者的采访,在生意场上闯荡了几十年的束学稳道出了缘由。
“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有责任心”
在外人眼里,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干的活儿无非是拎拎灰桶、砌砌墙这么简单,谈不上技术含量,也没有就业门槛。不过在束学稳看来,农民工的“素质”决定了建筑的质量,技术操作不当往往会留下安全隐患。
“质量出了问题,不能全怪水泥、砂浆标号不够,很多问题是因为工人不懂造成的,一步做不到位,就会影响到下一步。”和建筑工程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束学稳对其中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
“比如,钢筋进场,不能随便乱搁,一定不能淋雨;沙石搅拌水泥前,必须清洗干净;砌墙之前,砖块必须全部打潮,如果砖块垒在一起,仅仅是用水随便一泼,就不能完全受潮,它和水泥浆之间的黏度不够……”这样的例子,束学稳信手拈来。他充满忧虑:“很多细节被忽略了,有些是肉眼看不出来的问题,尽管也能通过验收,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的房子怎能出精品?”
“说到底,很多人一点都不懂,缺乏最基本的知识。”据束学稳介绍,在不少工地上,往往一名施工员负责指挥各个班长以及下属的工人进行施工。除了施工员懂技术外,班长和工人知之甚少。“其他人都是在埋头干活儿,你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不说,他就不会做。”
“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有责任心。”在束学稳看来,不少刚刚进城的农民工,很多人就像“孩子”一样,意识不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责任感的现象很普遍。对于一名施工员来说,只能同时面对几名班长,班长在工作中无法做到对工人“人盯人”式的管理,有时一旦发现问题,已无法弥补。
早在3年前,束学稳就萌生了为建筑业农民工提供专业培训的想法。“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在他看来,“并不指望所有人都能彻底地被改变,60%~70%的人可以带动少数人,在关键时刻就能起到决定作用。”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他决定率先对集团内部的2000多名工人进行“实验”,并且开出“有吸引力”的条件:“只要培训合格,就能调工资”。“所以,我们目前并不担心招不到人,起码学校可以当做集团的培训基地。”束学稳说。
目前看来,学校的招生状况比预想的要好,这让他的心里有了底。据学校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介绍,自挂牌成立以来,目前已有40多人报名。记者翻阅报名登记表看到,大多数报名者选择的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工班。这位工作人员表示,4月中旬将进行确认,5月中旬可能开课。
据副校长孙锃炜介绍,考虑到农民工的现实情况,一般在晚间和双休日上课。开班前,学校会对每个学员进行摸底,了解文化水平,对于基础薄弱的,提供辅助辅导,确保跟得上课。“此外,学校还将聘请合肥高校建筑院系的教师为学员授课。”
“招学员,就等于在招工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些在外打工养家的农民工来说,尽管生计是摆在第一位,但是不少人考虑到了今后的发展,还是决心挤出时间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同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在报名现场,记者见到了30岁的胡国清。这个来自湖北农村的小伙子,目前是合肥一家外企的设备维修工。他没有上过大学,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先后拿到了“职业指导员”、“建(构)筑物消防员上岗证”等资格证书,现在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电工,由于单位要求持证上岗,他希望通过培训取得“初级电工证”。了解到建筑院系的老师可能前来授课时,他显得很兴奋。
和胡国清一样,来自庐江县农村的赵磊报的是同一个班,同样也是“冲着大学老师来的”。23岁的赵磊一直向往着大学生活,但是由于家庭贫困,高考落榜后放弃了复读。自打17岁起,他就在浙江一带做水电工,后来返乡就业。在“手机报”上看到华陆职业培训学校成立后,他拉着表哥和另外一位同事一道报了名。
“这一行干了这么多年,经验也积累了不少,还想了解得再透一点,比如像‘二次回路’之类的知识。”赵磊认为,大学老师授课,不会讲得太难,更多的东西还是结合实践,应该能听懂大部分。“再说了,不懂还可以问呀。农民工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传统的‘师傅带徒’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集团内部不缺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过他们上课还是与大学老师有区别。”束学稳对于大学老师深信不疑。按照他的设想,这所学校不仅有大学老师授课,将来还要发展成为一所大学。
在束学稳的设想中,那所“大学”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分为初、中、高级。“从什么都不懂,到已经具备一定技能的,都可以在这里学习。”据束学稳介绍,现在工地上几乎没有90后的农民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力断层的现象必将出现。“如果能把他们也吸引进来,这个问题就可以提前解决了。”
“我们的学生不愁就业,现在市场上有技术的人最缺!”据他分析,目前一个工地上的工人,纯靠体力吃饭的“壮工”占6成,而“技术工”占4成。参照合肥及周边市场价格,一个“壮工”最低工资为70元/天,而顶级“大瓦工”的工资可达到200元/天。具备一定技能的建筑工更是供不应求。
“根据你的教材,我们来培训,你来考核。未来我们将为建筑单位提供定点培训,并且将培训延伸到其他行业,其中的收益可以拿来补贴农民工培训。”束学稳认为,学校可以主动输送有技术的农民工,这是许多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事情。
“所以说,招学员,就等于在招工人。”束学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