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六十岁风华正茂 一份成熟报纸的担当

本报评论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4月27日   03 版)

    中国青年报60岁了!60年一甲子,60年的岁月印记,如果写在一个人的脸上和头上,那一定是沧桑和白发;可写在一份以“青年”为名、与年轻人做伴、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的报纸上,只会是历久弥坚的成熟魅力和让人尊重的公信面孔。60年光阴如梭,几代年轻人读着中青报长大成熟;60年岁月如梭,北京海运仓2号的报人也已换过几代。60岁风华正茂,她正呈现给读者越来越成熟的气质。

    中国青年报60岁,引发了社会一波与这份报纸有关的怀旧热。不像“李雷和韩梅梅”,那只是80后的记忆;也不像“将爱”,那只是70后的怀旧。对这份报纸的怀旧,穿越了既有社会中的每一代人。因为她60年的报史,影响所及,差不多已囊括了每一代人,90后、80后、70后、60后,每一代人都能从这份报纸中找到铭刻在心中的印记,雷锋,张海迪,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鸟巢一代。怀旧,不仅因为年轻过的我们,都受过这份报纸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我们个人的成长史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这份报纸已经融入到中国改革的大历史中。

    每一份报纸都有自己的历史,但中国青年报的历史不仅仅是一份报纸的历史,她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从“上山下乡”到“小平你好”,我们回忆许多大事件时,都能看到这份报纸的身影。她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她不仅以报人的敏锐发现并记录着社会的进步,更致力于以报人、报纸的力量,去积极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这份报纸,在服务青年中,把自己融入年轻人成长的个人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又将自己融入了强国复兴、大国崛起的国家历史。所以,这份报纸庆祝自己的60岁生日,也是在分享这个国家进步的光荣与梦想。报史已经深深地嵌入和融于国家史,从这份报纸中,就能看到这个国家的进步。

    自觉将自己融于国家和社会的大前途大命运中,正是这份报纸最为独特的地方。这种独特的报人追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青报的精神气质。这种气质,让读者能在众多报道中一眼看出中青报的报道;这种气质,让人看到标题就能嗅出中青报评论的气息;这种气质,甚至能让人在媒体人聚会的时候轻易认出谁是中青报人——海运仓2号的熏陶,让身在其中的人都有了这种味道。这种气质,几代中青报人一以贯之,并在成长中不断完善使其更加清晰。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就是这种中青报气质的精粹概括。基于这种办报理念,在中青报人心中,有两样东西缺一不可且历久弥新:一是年轻人的朝气与锐气;一是媒体人对社会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的锐气。正是坚守这种价值,这份报纸以尖锐而闻名于业界和社会。对腐败最尖锐的披露,对滥用权力最尖锐的痛斥,对丑陋世象最尖锐的针砭,对假丑恶最尖锐的嘲讽,对本行业内那些道德败坏者的揭露,往往都最先来自这份报纸。这份报纸的调查性报道,引领着一波又一波的舆论监督高潮。言论批评的毫不留情,也确立了这份报纸敢言的形象。无锐气,不青年,锐气,热情,是年轻人的标志,也是这份年轻人的报纸在万千媒体中让人眼前一亮并常击节叫好的地方。我们深知,改革的前行和社会的前进,离不开这种有锐气的舆论监督。也许其他任何一份报纸都可以平庸,但青年报绝不能没有锐气。

    当然,在这个言论多元的开放时代,锐气并不是最稀缺的媒体品质,尖锐的声音并不缺乏,最缺的是负责任的尖锐——网络上那种只顾嘴巴痛快,而不顾社会后果和缺乏社会责任的声音泛滥成灾。不失青年锐气的同时又保持深沉的责任感,正是这份报纸最为可贵的地方。

    60周年报庆,新老报人济济一堂,有的白发苍苍,有的人到中年,有的风华正茂,可洋溢在他们眉宇间的,是那种跨越年龄界限的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年轻的心对家国天下的深切关怀。都自觉地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前行密切地结合起来,带着推进社会进步的良知、情怀和责任感去报道,带着对民族国家前途的忧虑、关怀和热情去评论。在中青报人的辞典中,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与自由民主、法治权利一样重要。我们尖锐,但从不会将自己降低到网愤骂人那种层次;我们敢言,但我们的言论是出于对这个社会的负责。

    正是这份责任担当,使中青报人在报道时,不仅致力于最大限度地逼近真相和揭露事实,同时也负责任地衡量自己的报道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我们崇尚新闻专业主义,但我们明白,新闻之上还有人道,当某篇报道有可能对社会产生很不良的后果时,我们会谨慎地节制自己职业上的功利,而选择暂时不报道。

    正是这份责任感,使中青报人致力于以自己坚守的价值去引导舆论,而不是浅薄地去迎合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从而被情绪所占领。所以,中青报上下有一个共识,不被流行的“网友曝”牵着鼻子走,记者要在用脚调查后用笔还原;不去追逐那些极端的个案,而去关注那些真正触及这个社会深层制度的、有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对时局和时事有自己客观独立的判断,坚持与网络民粹保持距离,坚持不与图一时嘴快的偏激为伍,拒绝随波逐流地去渲染和撕裂社会的情绪。

    正是这份对社会进步的责任感,使中青报人在报道的时候,充满年轻人的激情,但又会节制和警惕这种激情。中青报人深知,过多的激情可能会影响自己客观的判断;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中青报人更愿意在官方与民众间扮演一种协调沟通者的作用,促进社会形成良性的互动,而不是为官民对立推波助澜。

    年轻人的锐气,是非常可贵的品质,但只有与对国家的使命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时,它才是一种令人景仰的伟大品质——中青报人每一天献给读者的每一张新闻纸上,就凝聚着几代报人追求这种伟大品质的努力。有人这样形容这份报纸的品质:尖锐而不尖刻,成熟而不世故,主见而不主观,中正而不中庸。阐释的是常识,却常有独到的见解;鞭挞丑恶的愤怒中,能看到关怀社会的赤子之心。非常高兴,我们敬爱的读者能从新闻纸的字里行间读懂我们,读懂我们的良苦用心,你们给我们的赞美,正是我们所竭力追求的。

    60年一甲子,中国青年报将迎来下一个辉煌的10年,下一个壮丽的60年。向老报人致敬!向青春祖国致敬!报人终将老去,可报人从事的事业将永远年轻——尤其当我们将这项事业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进步紧紧结合在一起时,更是一项壮丽无比、永远不老的事业。

以“四个大力”为抓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唱响古田会议会址
六十岁风华正茂 一份成熟报纸的担当
半月两瞒矿难 矿井“六证齐全”
一部法律为何26年出不来
西安一女大学生诉中国银行“丙肝歧视”
陈光标落选2011中国慈善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