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足协和大连万达集团正式“结盟”,作为中国足协的合作伙伴,万达集团将在3年内注资5亿元人民币用于中国足球的各项建设。随着中国足球历史上最大的资金注入,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足球青少年培训”运动也将在今后1年内成为球迷议论的焦点。
在与中国足协为期半年的“核心谈判”之后,万达集团确认了这笔资金的建议权和审计权。“如果在我们集团投资的这3年之内,能够让球迷看到中国足球振兴的希望,我们的投资就达到了目的,否则我们也可能在3年后另作打算,毕竟我们是民营企业,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更何况要投入5亿资金。”王健林说,“所以,我们不可能不计成本地进行投资,要看到实际效果。我希望更多更有实力的企业家也投入到中国足球的建设当中,大家共同出力来促进中国足球的发展。”
王健林的“3年规划”并不复杂,一是要让全国参与足球运动的青少年球员数量增长到70万人——这是1994年联赛之初中国青少年球员的数目。二是顶级联赛和重大比赛能够吸引大量现场观众——目前中超16家俱乐部至少一半赛区并不担心上座率。三是让中国足球重新获得球迷的信任——事实上,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牵挂始终未降,“不看国足”的口号只是球迷表达失望心情的一种宣泄。
“我从央视调查公司了解到,前几天李娜温网比赛时恰逢国奥和阿曼队争夺奥运预选赛资格,结果多数人明知道国奥出线困难仍然选择观看国奥队的比赛,说明球迷还是对中国足球充满热情。”王健林说,“当年退出足坛后根本不想再碰足球了,但去年中国足坛开始反赌扫黑,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有了很大改变,所以我们集团最终决定要为中国足球再次出力。我们第一个行动,就是冠名赞助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冠名费用超过1000万元。”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此次万达集团将“斥巨资推动青少年球员培养和青少年足球联赛建设”,而根据“3年5亿元”的投资规模推算,今后3年用在青少年球员身上的花费至少不会低于3亿元。在中国足球出现“青少年培养断层”的现状下,这笔资金究竟会给青少年球员培养带来多少养分,仍是个未知数。
“有钱当然是好事,但绝不能认为有钱就一定会变好。”足坛名宿金志扬告诉记者,“我们足球圈这么多年青训系统基本崩溃,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没有一个良性的培养体制。”
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专业体校的缩编、足校的萎缩、职业俱乐部梯队的低成才率,完全不能用“没钱”两个字来解释。一名中学生足球队教练就向记者发过感慨:“前些年中国足协把钱全花在国家队和国奥队身上了,应该组织的青少年球员集训和比赛都交给地方足协去办,几乎就不管了。根本没有一个体系来保证青少年球员的训练,这是政策问题,不是经济问题。”
因此,数亿元青少年球员培养资金的分配与使用,将成为中国足球励精图治道路上的极大障碍,一旦经济利益凌驾于中国足球进步之上,民营企业的一腔热血又将白白浪费。
“中国足协与万达集团合作的重点是青少年球员培养,这一点毫无疑问。”足管中心主任韦迪说,“中国足协自去年启动‘希望之星’计划,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支持。照此发展下去,几年之内中国足球将拥有数百名在国外俱乐部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球员。”
韦迪告诉记者,“万达项目”的本质是从今年起每年选拔20人(15岁左右的青少年球员)送到西班牙、荷兰、葡萄牙3个足球强国的合作俱乐部进行训练,“3年就有60人,我们不采取集中组队的方式,而是让他们分散到各俱乐部的相应梯队进行训练。”
与“万达项目”同时进行的“留洋”计划,是中国足球5年规划的精髓所在,“每年送100名小球员,5年就是500人,经过3年到5年的训练,肯定会有力补充中国青少年球员人才储备库。”足管中心青少部主任孙哲东说。
“送出去”是中国足协饱受国字号球队成绩不断滑坡的挫折之后,所能作出的“针对性决策”。但送出去的数百名小球员能否担当起振兴中国足球重任,答案不言自明——没有适合国内青少年球员生存的良性土壤,“留洋一代”就失去了“留洋”的真正意义。
“我们会把‘请进来’摆在一个和‘送出去’同样重要的位置。”孙哲东说,“我们要请有经验的青训专家来中国帮助我们构建青少年联赛的体系,争取在3年之内让我们自己的青少年联赛初具规模。”
本报北京7月3日电
本报记者 郭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