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从“保卡”到“弃卡” 再从“弃卡”到“反卡”

——俄罗斯处理利比亚问题的外交轨迹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关健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27日   04 版)

    “在传来反对派获胜、卡扎菲逃跑的消息之际,俄罗斯是否还准备与的黎波里保持关系,而许多国家已经承认了临时过渡政府。”8月24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与金正日会谈后却突然被记者问到了利比亚问题。

    梅德韦杰夫回答说:“俄罗斯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很规矩。我们一直在关注利比亚的局势变化,认为联合国安理会第1970号和1973号决议在此过程中应该得到切实执行。只有这样,利比亚境内才能实现和平。这是第一点。”

    他接着说:“第二点,我们希望,利比亚人民能够自己达成共识。利比亚是一个复杂的国家,那里有许多部族。而卡扎菲曾实现了这些部族之间的某种平衡,为确保利比亚作为一个统一国家创造了可能。接下来的局势如何发展,我不知道。如果反对派有能力和可能在民主的新基础之上保持利比亚的统一,我们当然要考虑与他们建立关系的问题。但当前的局势是,利比亚实际上有两个政权。虽然反对派已进入的黎波里,但卡扎菲和他的支持者还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影响力。我们希望这种局面尽快结束,希望各方势力能够通过谈判来确定利比亚的未来。我想再次强调的是,我们希望,利比亚能够继续作为一个统一的、主权独立的国家,并与其他国家保持着友好关系。”

    这是近日利比亚局势突变后,俄总统就利比亚局势的首次正式表态。但人们发现,就在利比亚反对派似乎胜局已定的情况下,俄罗斯并没有给反对派“锦上添花”,而是继续保持着特有的“冷静”和适度的“距离”。8月12日,梅德韦杰夫曾签署总统令,宣布全面禁止与利比亚的空中交通,并冻结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亲属及亲信的资产,禁止其中部分人员进入俄境内。当时,利比亚反对派网站对此项俄罗斯总统令进行的民调显示,大多数利比亚人认为俄此举是“恰逢其时”,少数人认为这是“迟到的行为”。而就在反对派攻入的黎波里之际,俄总统非洲国家合作特别代表马尔格洛夫22日公开表示,俄罗斯不会收留卡扎菲。“当他下令从空中轰炸示威平民时,就已经被我们列入‘不想与之握手的人物’中了。我们不会收留卡扎菲,不会收留赛义夫,不会收留任何令平民流血的人。”

    自利比亚内乱开始,俄就一直“批卡”,指责卡扎菲没有尽到“保护国民”的义务、没有履行安理会的决议,是“咎由自取”,并对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裁利比亚的1970号决议投了赞成票。但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1973号决议时,俄却投了弃权票。普京甚至直截了当地说:“安理会1973号决议是有缺陷的,该决议允许所有一切,令人想起中世纪时期对十字军东征的呼吁。实际上这等同于允许入侵主权国家。”

    很显然,出于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综合考量,与美国在利比亚问题上的“有限介入”不同,俄对此问题采取了“有限超脱”的策略。北约多国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后,俄始终对北约的做法提出“越权质疑”。美国副总统拜登和国防部长盖茨曾接连造访莫斯科,向俄高层试探俄参与对利军事行动的“可能性”,但均遭到了俄方一口回绝。随后,法国外长阿兰·朱佩5月中旬又通过媒体公开邀请俄加入利比亚国际问题联络小组,但俄外长拉夫罗夫随后明确指出,利比亚国际问题联络小组不合法,俄根本不会加入这一机制。

    这表明,俄最初在利比亚问题上想与美欧“划清界线”,不想与美欧“同流合污”。但随着事态进一步变化,俄从原先冷眼旁观式的“有限超脱”,改为了有所作为式的“有限介入”。5月23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会见了到访莫斯科的利比亚反对派代表沙勒加姆,宣布俄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为有关利比亚未来的合法对话伙伴。

    但在5月底的“八国集团”法国多维尔会议上,俄对利比亚问题的态度又出现了“大逆转”。峰会期间,对卡扎菲政权久攻不下的美欧等国领导人忽然想起与卡扎菲政权还保持着密切联系的俄罗斯,纷纷与梅德韦杰夫聊起利比亚问题,希望俄在利比亚问题上“出手相助”。这样,梅德韦杰夫与八国集团其他成员国元首一起签署了《多维尔宣言》,宣言明确提出:“卡扎菲与利比亚政府没有履行保护平民的义务,失去了合法性。在新的自由民主的利比亚,卡扎菲没有未来,他必须下台。”俄从“保卡”一下子变成了“弃卡”,俄中东研究所所长萨塔诺夫斯基甚至认为,俄之所以对利比亚政策出现这些“耐人寻味”的变化,很可能是因为“俄与西方进行了重大交易,西方通过在某些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来换取俄方支持”,比如支持俄在今年年底前顺利加入世贸组织。

    八国峰会后,梅德韦杰夫应“八国集团”其他国家领导人请求,于今年6月向利比亚交战双方派出了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特使马尔格洛夫,对利比亚问题进行斡旋,但马尔格洛夫的穿梭磋商并没有传出让人振奋的消息。不过,此举却大大提升了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俄一下子成为利比亚交战双方争相拉拢的“香饽饽”。7月20日,应卡扎菲政权请求,利比亚外长奥贝迪访俄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讨论了利比亚局势。而利比亚反对派也向俄许诺,俄先前与卡扎菲政府签署的所有合同将继续生效。

    此时,俄似乎又从“弃卡”发展到了“反卡”。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新利比亚”已无位置,卡扎菲不可能参与的黎波里与反对派之间进行的“停火谈判”。但俄罗斯的“反卡”却似乎与美欧的“反卡”并不是一回事,拉夫罗夫在强调卡扎菲应该下台时仍不忘批评北约在利比亚的行动。他说:“北约的政策相当厚颜无耻,我们听到西方国家说,应当一直炸到取得胜利,直到卡扎菲不再威胁国内人民和兵营中没有自己的军队。我们很清楚,这种政治表态付出的生命代价将是很高的。”

    其实,回顾俄罗斯从“批卡”到“保卡”,从“保卡”到“弃卡”,再从“弃卡”到“反卡”的整个变化过程,它唯一不变的就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身的利益。想当初,俄不赞成联合国1973号决议的原因,并不是外人所理解的“要坚定地站在卡扎菲一边”,更不是支持卡扎菲的某些做法,俄主要是反对美欧借用联合国名义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俄当时很清楚1973号决议就意味着美欧等国要用军事手段打击利比亚,投弃权票实际上等于承认了对利比亚的干涉权。现如今,俄呼吁卡扎菲“安静地走开”,也不是外人所猜测的“暧昧地站在欧美一边”,更不是向西方国家“投降”,而是俄在审时度势之后想向卡扎菲传递明确信号,同时也为俄与美欧等国继续保持“关系重启”的大气氛增分。俄罗斯的“多变”恰恰反映出其不变的外交原则——以我为主,本国利益至上。    

    本报莫斯科8月26日电

“后卡扎菲时代” 美国将继续扮演幕后领导角色
防止利比亚“阿富汗化”是美国首要关切
从“保卡”到“弃卡” 再从“弃卡”到“反卡”
希望中国媒体成为中泰友谊与合作的桥梁
菅直人宣布辞去党首职务
普京受伤
一碗茶中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