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7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2011笹川杯·感知日本”有奖征文大赛作品选登(8)

一碗茶中的和平

上海 李笠藜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8月27日   04 版)

    在有关日本“3·11”大地震的相关报道中,有一则题为“日本大地震带来文化伤痛:128件(处)文化财产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的新闻。我注意到,此次受损的文化遗产中,包括冈仓天心美术研究所、茨城大学五浦美术文化研究所六角堂。

    冈仓天心(1863-1913)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暨思想家,我之所以久闻其名,是因为曾经看过他以英文写就并于1906年首次在纽约出版的《茶之书》(《THE BOOK OF TEA》)。此书是20世纪初向欧美介绍日本文化的重要著作之一,之后又被陆续翻译为多国语言,影响深远,至今仍有再版。这本不到百页的小书,以介绍茶道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视角,简介了茶室、插花、茶道大师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了解日本茶道的启蒙读物,令人印象深刻。其开篇第一章标题便是“一碗见人情”。

    但是,冈仓天心一度甚至至今仍为世人所诟病,因为他在《东洋的理想》一书中提出的“亚洲一体”(Asia is one)观点,被认为是二战时日本侵略政策的思想源头。当然,也有研究者认为,这种诟病的起因,可能是对其关于亚洲文化观点的误读和滥用。

    关于冈仓的功过众说纷纭,由他所设计的名列“茨城百景”的六角堂,却在此次大地震中被海啸湮没。

    然而,茶道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日本延续着传承,在当代中日文化交流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茶事交流不仅盛行于中日民间,在国事交流中亦占有一席之地。

    2008年3月,胡锦涛主席在“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活动中,观看了中日茶道表演,并寄语两国青少年: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希望两国青少年以茶为缘、以和为贵,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2011年5月,第六届东亚茶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中日韩学者认为,茶既是文化的纽带,也是和谐社会乃至和平世界的纽带。与会学者表示,应该以茶为媒介进一步发展中日韩三国之间的交流。

    这些以茶为主题的友好交流活动,与1979年首次访问中国的当代日本茶道界巨擘千玄室大宗匠所提倡的“一碗茶中的和平”之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年来,这一理念被广为推行,并长期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中日茶道渊源颇深。而今,中日茶人在“和”的理念上再一次不谋而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些中国茶人借此良机相聚在一起,在联合国馆成功举办了“世界和谐茶会”,近百个国家馆的工作人员代表出席了茶会,并通过互相传递奉茶,体验了中式茶会和敬友善的氛围。该活动提出了“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的口号,以此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祈愿。  

    上述种种都一再显示,茶道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并被演绎为和平的使者。现代茶事繁荣,中日茶人以茶为媒、以茶结缘,中日茶道又不约而同传播着“和”的精神。

    冈仓天心去世已近百年,《茶之书》问世也已一百多年,其纪念建筑亦被这次日本大地震毁损。茶,这片被赋予了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和平象征的小小绿叶,却依旧生生不息地往返于中日两国间,不仅向世人传播了东方美学,更传达了对和平友好的向往。从“一碗见人情”到“一碗茶中的和平”,不禁令人想到,世间有形之物不免经历成、住、坏、空,而人们追求和平的心愿,却始终代代相传。

    征文须知

    征文时间

    征文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等有效日期为准)。 

    中国青年报社负责征集中文作品,人民中国杂志社负责征集日文作品。 

    征文主题 

    (1)《日本,我想对你说》 

    (2)《由日本大地震所想到的》 

    两者任选其一。文章标题可自拟。请结合具体事例阐述,忌空泛议论。 

    获奖公布

    本次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6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4名。

    从2011年6月起至11月,《中国青年报》将陆续刊登18篇获奖文章(即从6月起至11月每个月评选出3篇文章见报,请注意及时投稿)。 

    待征文活动全部结束,由定评委从18篇获奖文章作者中遴选出6名一等奖获得者、12名二等奖获得者。然后,再从未见报征文作者中评选出24名三等奖获得者。最终评审结果将于2011年12月在《中国青年报》国际版上公布。 

    征文奖励 

    所有获奖者均将获得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获奖证书。其中,6名一等奖获得者将被邀请于2012年2月访问日本;12名二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2000元人民币;24名三等奖获得者,每人获奖金500元人民币。

    征文对象 

    16周岁~45周岁的中国公民。 

    征文要求 

    (1)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使用中文,字数限2000字以内。 

    (2)请参赛者务必附上个人基本资料(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和职业,以及有效通信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等;如有电子邮箱,也请提供)。 

    征文邮寄

    (1)征文请寄: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国际部;邮政编码:100702。(请在信封正面左下角注明“征文”字样) 

    (2)征文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guojibu08@sina.com(在邮件主题一栏,请注明“征文”字样)。 

    网上查询 

    有关征文事项可登录“校媒网”网站(www.xiaomei.cc)进行查询。

    征文声明

    ①参加本年度活动者只能有一次获奖机会。

    ②参加过其他征文活动并获奖的作品不能参评。

    ③获奖作品的版权归本次活动主办方所有。

    ④获奖作品不能参加其他同类征文活动。

    ⑤应征作品一律不予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⑥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中国青年报社。

    主办单位:

    中国青年报社

    日本科学协会

    人民中国杂志社

    后援单位: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中国日本友好协会

    日本驻华使馆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特别赞助:

    日本财团

    赞助:

    全日空航空公司

“后卡扎菲时代” 美国将继续扮演幕后领导角色
防止利比亚“阿富汗化”是美国首要关切
从“保卡”到“弃卡” 再从“弃卡”到“反卡”
希望中国媒体成为中泰友谊与合作的桥梁
菅直人宣布辞去党首职务
普京受伤
一碗茶中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