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不愿孩子被作业绑架,但还是会看重考分;尊重孩子的兴趣,但也会逼着孩子练琴

海归爹妈的中西合璧教子经

本报记者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19日   12 版)

    CFP供图

    今年夏天,“虎妈”蔡美儿的中国之旅又一次在媒体上掀起了关于教育模式的探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也低调参与了讨论,他在自己的微博上说,今年,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有6位高管的孩子高中毕业,孩子们全考上了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美国一流的大学,但没有一个家庭采用“虎妈式”的教育。

    6名考上美国名校的孩子中有张宏江的长子丹,他拿到了美国常青藤名校布朗大学的通知书。

    张宏江提到的6名高管父亲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从小接受的都是中式教育,成年后又都到欧美国家深造,可以说他们既是中式教育的受益者,也从欧美的教育中汲取了养分。更重要的是,作为亲历者,他们对中西方教育模式的优缺点都谙熟于心。

    这些有双重教育背景的父母如何教育子女,是做严厉教条的虎爸虎妈,还是宽松放纵的羊爸羊妈,抑或是虎妈羊爸兼而有之?事实上,在有的问题上,这些父母已经很西化,比如,尊重孩子的兴趣,很看重家庭和学校的互动,但在一些问题上,有的父母依然坚守中国传统的教育观,比如,还是很看重考分。

    不要被作业绑架的童年

    张宏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上大学时只有17岁。大学毕业短暂工作后,又在丹麦科技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美国工作。

    到了长子丹该上小学的时候,恰巧张宏江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全家从硅谷迁到北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该给孩子选什么样的小学?

    费了一番周折后,北京一家颇有名气的小学同意接受丹。可当张宏江实地考察了那所学校后,他决定放弃那所以“学习任务很重”出名、并且被很多家长追捧的学校。直到今天,张宏江还记得那所小学教室里人满为患的场景,一个班,60多个孩子在局促的环境里齐刷刷地写着作业。

    据他所知,美国的小学,一个班不超过23个学生,老师熟悉每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一个班60个孩子,张宏江担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更关键的是,在美国生活的那几年,美国小学生的轻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坚定地认为,孩子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被作业绑架。最后他把孩子送进了一所教育模式完全与美国接轨的国际学校。

    在张宏江看来,丹的童年少了大量的习题和作业,但不等于他的基本功就不扎实。他记得,丹在学校里也参加过国际数学竞赛,还拿了不错的名次。但那次比赛对丹来说,就是一次平常的考试,在此之前,他从未接受过专门的奥数训练。而且获奖证书也被他轻描淡写地放在书包里,直到妈妈给他整理书包时,才知道他在很重要的比赛里拿到了很好的名次。

    林为千目前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战略合作与外包事业部总经理。

    他和太太从小在台湾长大,差不多都是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去到美国,他们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而且目前两人还兼职担任麻省理工在中国的面试官。他们的长子凯文今年也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林为千夫妇有3个儿子,他们的孩子有的上过国际学校,有的上过私立学校,有的上过北京最好的公立学校,所以在选择学校这个问题上,他们有颇多心得。其实,3个孩子都曾有机会进北京那些排名最前的学校,但他们只有老二在一所著名公立中学念了两年,其他的都以就近为原则,上了家门口的学校。

    对小学和初中,林为千夫妇秉持的原则是,家庭是孩子一生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教室,品格养成远比成绩更重要。好学校,好老师固然难得,但好孩子是父母教出来的。

    老二凯恩是三兄弟中唯一进过公立名校的,据说,这是他自己当时向父母要求的。妈妈蒋佩蓉的几篇博客记录了凯恩在公立学校的点滴:凯恩在学校里是独特的,他觉得自己是学校里的少数派,因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要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他的生活是没有补习班的。

    和哥哥凯文一样,上高中后他们都进入到国际学校,因为自始至终,他们的目标都是选择美国的大学,国际学校能让他们与美国大学更接轨。

    纠结的分数

    张宏江的长子丹今年被美国布朗大学录取,但张宏江隐隐有点遗憾,因为之前,哈佛和斯坦福也给丹发来邀请信,希望丹报考,可是丹更喜欢布朗的环境。张宏江不否认自己有名校情结,他说,尽管布朗也是很好的大学,但中国人还是更看重哈佛,他也想成为“哈佛父亲”。

    张宏江说,虽然在有的方面,自己受美式教育影响深一些,比如,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每周五他一定坚持回家吃饭,目的就是为了跟孩子多交流;12年来,他几乎没有缺席过儿子学校的家长会。但在有的方面,传统的中式教育理念还是会占上风,比如,高中以后,他对儿子的学习就抓得很紧。

    很多同事都证实,张宏江是位严父,他给儿子打电话,话题多是“物理考得怎样”之类。所以,在中西教育观念的冲撞下,张宏江也有纠结的时候,特别是儿子高三这一年。

    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不仅要看SAT的分数,而且更注重学生的领导力和独特才能,所以很多国际学校都按这个套路来培养学生。丹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既是乐队的负责人,又是武术队的负责人,还发起和负责由几所国际学校联合出版的高中生杂志。他每周还要花上几个小时,在北京郊区给农民工子弟办图书馆。在张宏江看来,这些社会活动,只要做好一项,就足以向申请的大学证明自己的领导力。已经高三了,就不要分心搞那么多活动,好好复习功课,SAT拿到一个高分才是正道。

    类似这种在成绩方面的纠结,胡君明博士也曾有过。胡博士现任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亚洲硬件中心总经理,他在上海交通大学拿到学士和硕士学位,在马里兰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二女儿今年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而大女儿7年前也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在华尔街工作一段时间后,今年考入沃顿商学院,攻读硕士。

    胡君明的大女儿雪莉基本上是在美国完成学业的。胡君明记得大女儿在美国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他翻看女儿的教科书,发现数理化之类的课程讲得都很浅,特别是那些公式什么的居然都不需要背。为此,胡君明专门去找了老师,老师很明确地告诉他,确实不要求背,只要学生大概齐知道是怎么回事,会进行简单的演算就过关。

    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女儿雪莉还是感受到了中国式教育的严格。胡君明说,尽管大女儿在美国长大,但他们也和其他中国父母一样,到处给女儿找老师,教她学钢琴,有时候甚至也会逼着她练琴。确实也有效果,女儿不仅钢琴拿过大奖,而且在高中毕业时还拿过美国总统授予的全美杰出中学生奖,并被总统接见。

    时隔多年,雪莉说,她很感谢父母恩威并重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分数的问题上,父母一直是非常严格的,但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从不吝啬鼓励和表扬,让她也很受用。

    雪莉对父母的评价是,他们算不上虎妈虎爸,但和那些典型的美国父母相比,确实要严格得多。

    放手还是抓紧

    林为千夫妇在业余时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面试官,很多人经常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你们俩都毕业于麻省理工,现在又替麻省理工挑学生,要是你们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名校怎么办?”

    对这样的问题,林为千会坦然地回答,“那是他的人生,不是我的,能上麻省,是我的人生,不是他的。”

    相比张宏江和胡君明,少年时期就留学美国的林为千,在子女的教育上,似乎更美式一些。

    林为千夫妇教育理念的美式倾向还表现在他给长子提供的一年空档期。长子凯文今年已经被麻省理工录取,但他提出,今年不去上大学,他要留出一整年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也是很多美国大学都鼓励的新生空档期。林为千夫妇也很支持,但也对18岁的儿子提出了要求,他必须自己去挣生活费。而凯文也找到了一份工作,去学校里当网球助教。他给空档期定出的目标是,以自己为原型,写出几本小说。

    尽管已经很美式,但在他们的孩子看来,父亲还是比母亲更严厉些。比如,父亲从来不过问分数,但是一定会时不时地抽查他们应该担负的责任是否完成——这些责任包括完成功课和分配给他们的家务。因为在林为千看来,对自己应做的事负责,是不容突破的底线。

    林为千说,他记得长子凯文过15岁生日的时候,曾给父母写过一封信,其中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凯文说,“感谢你们过去15年给我划定的不能逾越的界限。”

    胡君明和张宏江都有两个孩子,两个家庭似乎对老大都会要求得严一些,会把分数作为尺子来衡量孩子是否努力,也曾经把孩子放在琴凳上,期待乐曲能在孩子的手中流淌。

    可对老二都会更美式一些,所以胡君明的二女儿这样评价父母:你们不是典型的、整天很压制孩子的亚裔父母,更不是虎妈虎爸,但可能你们对姐姐会更严格一些。

    胡君明和张宏江其实也没有太多的理由解释为什么对老大老二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

    事实上,这些有双重教育背景的父母,总是在中西方文化的冲撞中尝试收紧和放手。

    相关文章:

    重视分数不等于重视教育

海归爹妈的中西合璧教子经
重视分数不等于重视教育
高中早规划 大一不迷茫
16岁博士生张炘炀遗憾没在高中辛苦一回
不是自己的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