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从瓮安到孟连,如何化解民怨

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0月27日   02 版)

    三年过去,贵州省瓮安县已走出当年“6·28”群体性事件的阴影。瓮安“痛定思痛浴火重生”,化“民怨”为“民愿”,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改观,群众安全感为96.95%,全省排名第三、全州第一。同样,曾发生过“7·19”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云南孟连,如今群众生活改善,干部群众鱼水相依。(新华社10月22日、23日)

    上述景象确实令人大感欣慰。从瓮安到孟连,穿越群体性事件的危如累卵和层层雾障,或可发现基层政府在理政思路上发生的积极变化。所谓“痛定思痛”,首先应该知道这诸多乱象到底“痛”在何处、“痛”的程度;而之所以能够“浴火重生”,也应该有一些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地方借鉴。

    瓮安、孟连之痛,具体情形可能有些差异,但隐藏在群体性事件背后的现实,却同样坚硬。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瓮安县GDP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增长了2.4倍,然而,同期公共建设投入偏低,民生欠账越来越多;干部作风问题突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警民矛盾日益凸显……在孟连,这种坚硬则体现在胶农与橡胶企业在利益分配上的不均衡、不公平,当地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得胶农利益严重受损。

    尤其严重的是,瓮安、孟连两地政府对于民众的不满一度视而不见,长期缺乏积极回应,甚至动用警察压制民众主张自己的权利。这就将原本可以通过政府积极斡旋、妥善处置的事情,演变为政府与民众的严重对立、警察与民众的直接冲突。记得瓮安事发后,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石宗源强调,不能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手段来对待人民群众。

    有鉴于此,认识到“痛”处的瓮安和孟连,无论是从理政思路,还是从操作细节上都主动积极,一切以民众利益为依归,当然也就重新赢得了民众的信任。以瓮安为例,一方面,政府加大民生投入,拿出3600万元解决1400多名下岗职工的生计问题,投入1.4亿元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状况,三年来公共财政投入民生数额翻了近一番,达到2010年的8.9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大走访活动、打黑除恶行动,一批黑势力团伙和保护伞被打掉。这些做法化解民怨、赋民以权,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云南孟连也抓住群众反响最为强烈的橡胶产业产权不清、利益不均这个核心矛盾,推进橡胶产业产权改革,下大气力把倾斜的利益格局调整过来,有效维护了群众利益。

    其实,民众对于政府的要求很简单,政府为民众所做的每一件好事,民众都会深深铭记在心。基层政府干群关系的优劣,主导一方往往在干部,民众对于政府的怨气,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政府处事不公,或长久漠视民众基本权益。只要政府真正把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及时、真诚地倾听民意、疏导民怨、服务民众,而不是死死抱着“牧民”甚至“残民”的心态,肆意打压、无视民众诉求,又怎么可能发生瓮安事件、孟连事件那样的群体性事件?  

    从瓮安到孟连,两地由乱而治的轨迹昭示人们,政府只有真诚地对待民众,与民众共享现代化的成果,才能赢得民心,这个社会也才是真正和谐的社会。

胡印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0月27日 02 版

不如设个“消费免税月”
“切割失误”侮辱消费者智商
对不合格的保障房严惩不贷
瘦肉精:边监管边泛滥?
有“保护” 毒腊肉才有恃无恐
从瓮安到孟连,如何化解民怨
分治
微言快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