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11月14日   12 版)

    “家庭教育领域有两支队伍:一个就是专业的指导者、工作者;一个就是广大的家长。”近日,在新东方第四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曹萍指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是绝对的主力。

    但是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专业人士总体上是匮乏的,而且家庭教育的理论五花八门,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要把自己武装起来,走上一条专业化的道路。

    “当我们告诉孩子‘你不要替我们操心’时,实际上是让孩子丧失了行孝的机会”

    曹萍指出,要想成为专业化的家长,其实是要从横纵两个坐标上下功夫的。其中,纵坐标是教育目标。

    很多人可能认为培养目标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适用于家庭教育。但其实教育目标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高度。

    曹萍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案。

    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哈佛大学考下了分析师后,自杀了。原因很简单,就是遇到了一个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没能逾越,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工人,从小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妈、你爸都是工人,没有出头之日,我们家就靠你了,你必须考上名牌大学,才能出人头地……”

    孩子取得了成绩之后,父母最常说的话变成了:“你不要替我们操心,你只要把你的工作做好什么都不要管。”所以,当他们生病、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从来不告诉他。

    “当我们告诉孩子‘你不要替我们操心’时,实际上我们是让孩子丧失了行孝的机会,无孝便无德,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的人还会去关心谁?”曹萍说。

    曹萍指出,现在的家长太容易聚焦于孩子才的培养上。“聚焦于‘才’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个‘才’要靠什么来依托。”

    “一个无德的人怎么可能走得远?”曹萍说,“而现在,不重视孩子‘德’的培养的父母大有人在。”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都是有底色的”

    “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横坐标。”曹萍说,“科学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

    首先,家长一定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人们常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画上什么就有什么。”但是曹萍却不同意这个观点,“当我们把孩子想象成一张白纸的时候,家长们真的会觉得在上面画什么都是可以的,其实不是,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孩子是有底色的。”

    其实,不少家长在刚刚迎来一个新生命的时候,心里多少都明白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会不断地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

    我们总是说教育要个性化,但现实非常戏剧化:“这个个性化没有体现在教育对象上,而是体现在教育者身上了。”曹萍说,“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依据孩子的特点去做,而是依据我们的偏好去做的。”

    “孩子不听话,不是你说得没有道理,是你的影响力不够”

    成功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家长的影响力。

    “为什么家长经常觉得孩子不听话,其实,不是你说得没有道理,是你的影响力不够。”曹萍说,一些家长爱唠叨是因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信念:“我唠叨是为你好”。但是实际上,在亲子关系中,最大的一个杀伤力就是“为你好”。当父母凭着“我为你好”而无所顾忌、勇往直前时,孩子痛苦又无法拒绝,“他最简单的行为就是规避”。

    这样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是没有影响力的。

    “那么这种影响力来自哪里呢?第一,来自知识;第二,来自榜样的力量。”曹萍说。

    其实孩子最大的成长力量是来自榜样的,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更多的不是看你说,而是看你做。所以,行为才真正是产生力量的。

    “现在不少专家给家长提的要求是言行一致,也就是:说到就要做到。我认为一个人做到言行一致,不是真正的一致。真正的一致应该是:你想的、说的、跟做的三者一致。我们现在嘴上说的未必是我们自己心里想的。所以要让榜样的力量出来就要说的、做的、想的是完全一致的。”曹萍说。

本报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11月14日 12 版

农村娃拍电影斩获国际大奖
哈佛杰出校友的英语学习经
在中西教育中寻找平衡点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