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首度提出“公益型国企”概念,“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在中央企业层面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在地方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等方面的企业。”邵宁表示,具有公益性质的国企具备的共同特征包括:其产品或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条件;在经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并没有定价权;企业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常会承受政策性亏损等等。
此言一出,议论蜂起,毁誉参半。有民间评论认为,受国企逐利挤压,大量私人企业甚至民众个人背上沉重负担,一旦大型国企回归公益,可以减轻社会负担;也有专家学者认为,改革不能走回头路,这么多年的国企改革就是往引进竞争方面走,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不能“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让国企改革功亏一篑。
翌日,国资委对此澄清,称邵宁提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不等于“公益型国企”。
其实,不管是具有“公益性质”,还是具有“竞争性质”,对普通民众的切身感受来说,最受欢迎国企应该具有“低廉价格”。
邵宁所提到的国企中,电信企业也存在着寡头垄断,居高不下的宽带上网费、漫游费和海外通话费频遭诟病,但与石油企业相比,电信业相对宽松,竞争激烈。
在价格方面,石油行业由国家发改委核定价格,不允许企业自主定价;电信业只有最高限价,电信企业在最高限价下可以自由浮动价格。为了争夺新客户,几家电信运营商展开激烈竞争。第三次电信改革后,中国电信也加入了移动运营商领域,3家3G移动运营商在价格上比拼,中国联通3G服务则直接去掉了漫游费。
电信领域的三巨头虽然把持着基础通讯网,垄断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话音和短信业务,但上下游开放很充分(即便这个开放未必出于本意),整个电信行业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很发达,整个行业相对繁荣。
从下游看,本世纪初,电信运营商的增值服务曾经带给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第一笔原始积累,“中国移动身上掉个渣,养活了整个互联网行业”。依靠无线增值服务,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度过了初创时期最艰难的时刻。从上游来看,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制造商也从电信行业的崛起中分得一杯羹,完成了财富和技术的积累,并走向世界。开放的上下游,让多家企业来为电信业服务,竞争让整个行业的成本降低,最终电信资费降低,广大民众受益。
反观石油企业,上下游皆牢牢控制在己手。从石油的进口、开采、输送、加工冶炼,到“最后一公里”的加油站,中石油和中石化不肯放松一环。民营加油站至今步履维艰,更别提上游进口和冶炼。
没有开放,没有成本核算的石油企业还经常喊亏损,如此赚钱的企业还从国家领补助。
在固定电话时代,电信企业一如石油企业,民企想探进头来,门都没有。
电信技术的进步,让移动电话取代固定电话,也产生了新的增值服务领域,让许多民企得到成长的机会。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技术的发展甚至让电信运营商沦为“通道提供者”的角色。微信米聊等免费应用正取代短信,viber、skype等应用在蚕食话音业务,而用户则只需要花上网流量就可以免费用这些曾经收费的项目。
在电信领域遭到炮轰的是居高不下的宽带费。在宽带领域,因为固定网络的原因,改革力度较小。中国联通(原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南北分治,连中国移动都难以插足。其他市场化的宽带提供商无法涉足骨干网,只能以极高的价格接入这两家骨干网。
民众的福祉,不是光靠喊“公益性”就可以保障的。在没有开放的领域引进竞争,在已经开放的领域扩大开放,唯其如此,成本才真的能降低,价格才能下降,“公益”才真的是公益。
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