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01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微潮流”再袭,你HOLD得住吗

实习生 高珮莙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1月10日   09 版)

    春运首次开启网上售票,马上就有网友发布微博:“火车票将迎来‘网络秒杀’时代。从排队买票队伍中解脱出来的异乡客们,如何才能‘抢’到春运里那张回家的车票?你有哪些‘攻略’可以分享?”

    这是个无“微”不至的给力时期,也是个无“博”不欢的娱乐时代。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中,“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

    “母亲病倒后,老家来了一位从未见过面的表姐,要替她照顾母亲。那时正是她人生最忙碌的日子,便同意了。表姐天天守在医院里,尽心尽力。一个月后,母亲走了。办完丧事,她想好好谢谢表姐,表姐却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我其实是10年后的你,穿越来此,是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和愧疚……”凭借这篇以“穿越”为题材的微小说,网友“金一宁”获得2011年年底揭晓的新浪微博第二届微小说大赛一等奖。目前,发布在新浪微博上的微小说已超过1000万条,它们在短短140个字的篇幅里营造出了戏剧性效果。

    被微博带火了的微文学,不光有微小说,还有微博书、微童话、微剧本、 微诗歌、微故事等。

    “闭关”15年的武侠作家温瑞安重出江湖,通过网易微博发表其最新作品《侠道相逢》,用163个字写小说,温瑞安形容这种写法就像打“咏春拳”,在窄巷里面辗转腾挪,比起长拳来更加精悍。网友“蔡春猪”为患自闭症的儿子开的微博“爸爸爱喜禾”,用诙谐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创作了几百条微博,被集结成书,微博书开始进军传统出版领域。此外,微诗歌也体现出网友千奇百怪的创意,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hey,how do you do!”。

    “微”不仅占领了文学阵营,你还可以欣赏微电影、微广告,通过微热点、微话题等与网友交流对于热点问题的看法,用微情书、微表情来传情达意,甚至可以通过微招聘来找一份工作。越来越多的网民自觉不自觉中就被这股子“微浪潮”裹挟。

    姜文拍摄的微电影《看球记》讲述了一段父子之间的故事:一位离异的父亲带儿子去看球却忘了带票,爱子心切的父亲将儿子举上肩头,用相机拍下了进球的画面。整部微电影弥漫着浓浓的父子情,可是如果不看到最后,你一定猜不到,这是为某相机做的广告,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叫做微广告。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话不假,今晚大风,明日就有灿烂暖阳。也像你,暖暖在我心头。”网友“葫芦是仙瓶子是宝”每天都通过一则短小平淡却又温馨的微情书向女友示爱。

    开始于“童话大王”郑渊洁一篇恶搞微简历的微招聘和微求职,已逐渐成为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一个新渠道,据统计,2011年人力资源10大关键词之一就是微招聘。有位大学生开玩笑地在微简历里说自己“能吃饭、身体棒、力气大”,没想到有一个名叫“王师傅搬家”的微博竟然给他留言,希望他来自己的搬家公司上班。

    在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看来,这些以“微”命名的文化不容小觑,140个字所涵盖的不仅是一段短短的文字或画面,而是最原汁原味的生活灵感。网络是个放大镜,通过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行为,将碎片化的信息和力量积聚起来,网络个体虽然力量微小,却数量惊人。

    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网络时代的快节奏和即时性酝酿了“微文化”的产生,唯有“微”才能填补人们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微文化”因此而成潮流,日渐渗透并在不经意间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一个人等公交、坐地铁,或是在食堂吃饭时会很无聊,用手机上网看看微小说、微视频,会让人心情变好。”大四学生李越不觉得自己是“微博控”,可是她觉得与发呆相比,利用这些时间浏览、获取一些信息无疑更有意思,也更有意义。

    此外,参与、倾诉、互动也是“微文化”大热的原因。以“微”字开头的种种活动,表达难度小、进入门槛低,吐槽、炫耀、秀幸福、求安慰,在抒发感情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共鸣。

    然而,对“微文化”的一些担忧也在悄悄蔓延。

    比如,有人认为如今的微文学会反过来影响甚至颠覆传统文学,使之被矮化,成为只言片语的零碎片段,再也无法形成逻辑完整、结构宏大的叙事。有人甚至因此预言,微文学正在成为一种全民文学样式。

    而在书评人张玥看来,微文学并不会冲击或者颠覆传统的文学样式,因为“大”与“小”从来都不是衡量文学的标准之一,“它们只是形式不同,精神内核是一样的”。微文学用很短的篇幅展现幽默或智慧,具有很强的爆发力,但在容量上毕竟是有限的,它可以与传统的长篇叙事形成互补之势。二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受众,对于没有太多时间花在阅读上的网友来说,通过微文学在短时间内获得阅读快感,其实是一件好事。

    中文专业研究生朱雯也认为,这些微文学只是一种文字游戏,仅供消遣娱乐,既无需将其拔高到主流文学的地位,更不必过分担心它会有什么消极作用。

    与此同时,微电影对传统院线的冲击、微议论对言论真实的戕害、微招聘对于求职安全的考验等问题也正在引发网友热火朝天的讨论。

    “‘微文化’的存在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张玥认为,“它满足了快节奏时代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网络中每个人自我表达的欲望。我支持让它自由自在地发展,但是可以给予适当的疏导和过滤。”

    对于如何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建立有效的秩序,文化学者张颐武认为,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和培养微博礼仪、基本素养是关键,这需要网络服务商、社会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实习生 高珮莙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01月10日 09 版

小清新:犀利年代里的糊涂病
别让更多的宋柯卖烤鸭
“微潮流”再袭,你HOLD得住吗
留守儿童上挂历
非主流视角也是一种记录
龙年饰品俏京城
麻辣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