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周迎常年一身功夫衫。平日里,他帮扶盲人,一举一动很像一名从古代飘然而至的侠客。
“侠”的精神,正是他所传承和追求的。
两年前,他有两个身份,一是传统武艺的传承者,另一个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热物理系的老师。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盲校的学生,便毅然从高校辞职,创立“侠友新社”,用拳法点亮盲人的“心灯”,教过的盲人已有70多人。
万老师的经历有点传奇的色彩。他是浙江金华人,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和传统武艺。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1999年,他接触到太极拳,一下子就着了迷。此后,他一边在大学做科研,一边研习拳法,日子平淡而充实。
2009年的一天,万周迎的一个美国学生向他反映了一件事。这位学生说:中国的盲人学生挺可怜的,虽然白天有老师陪着,但是老师下班后,晚上他们能做的事很少,无光的世界很孤独,非常苦闷。
“万老师,你能不能教盲人打太极拳?这样他们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不苦闷了。”外籍学生问。
万周迎毅然答应了。
他辞掉了工作,像古代侠客那样,云游四方,拜访各大门派,“我要在正式教盲人前印证自己的拳法,让前辈们提提意见。”
半年里,他拜访过各大门派,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云游探访中,他看到很多非常好的拳法面临失传,心里十分痛惜,传承武艺的想法越发坚定了。
他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调研盲人运动的特点,做可行性分析。他还去图书馆查各种资料,了解盲人的运动特点。最终,他编成了一套适合盲人练习的太极拳。
2010年,他走进河北三河市黄土庄镇的一家盲人职业技能学校,开始任教。此后,每周二他都会如约而至,至今未断。学校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都有,大多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还有的是孤儿。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做过眼科大手术,有的需要反复手术、反复激素治疗等,因此身体非常虚弱。
虽然做了精心的准备,可开始教学后,问题依然不断出现。“最难的是没法打比喻。”
“比如说,手要像鞭子那样打出去。”万周迎说,盲人根本无法从这句话里听出味道。
万周迎改变了教学方法。他每教授一个动作时,自己先摆好姿势,然后让学生上来用手感受老师肩、肘、腕、胯、膝的位置,每个动作之间的转换,也让学生用手摸出力量变化的方向。
盲人学员学习起来很吃力。万周迎把动作细分,耐心讲解。这样连说带“摸”,渐渐地,万老师看到了效果。
几节课之后,万老师有了新的发现。盲人学生虽然身有残疾,却比健全人更用心,他们会把每个动作记在心中,反复揣摩,而且杂念少,一旦学会,进步很快。
一段时间下来,盲人学员练习太极拳的好处逐渐显现。他们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改善,自信心也增强了。这些学生未来主要从事按摩工作,太极拳让他们的手更有力量,更加灵巧。
学员广康(化名)曾用手机的语音识别功能写过一封信给万老师。他说,太极拳改变了自己。“我的梦想是做一位哲人,穷尽我一生,站在一个盲人的角度,来认识这个世界,观察这个世界,并努力解读它。然而,怎样才能做一个不被世俗的浪潮推着走的人呀?我需要朴实而又真诚的灵魂。太极拳给了我这样一个寻找它的方法。学拳的要领有一句说,‘心神需静贯始终’,所以练拳给了我一个安静思考的灵魂。”
去年,侠友新社还组成全国第一支盲人太极拳表演队,参加了几次演出活动,好评如潮,特别是去年10月在国际学校,他们的精彩演出感动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学生和家长。
以前,万周迎靠积蓄和平日里教白领赚的钱,维持侠友新社的运转,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他甚至带头义卖掉了珍藏多年的一把古剑,进行筹款。
今年年初,情况有了转机。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缘项目和侠友新社签约,负担18岁以下盲人学生的教学费用,侠友新社因此具备了向公众募款的资格,有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打造健全人和盲人平等融合的平台。
万老师说,“心与心相通,人与人之间没有歧视,是最重要的。”以前,盲人太极表演队的一名队员曾说,站在舞台上的一刹那,感到自己和健全人没有差别,非常非常自豪!他希望字典里再也没有“盲人”这个词!万老师始终记得这句话,在他计划建立的平台上,平时盲人、白领可以一起练拳,交流心得体会;健全人可以享受练过太极拳盲人的按摩,可以给盲人朋友提供相应的帮助。
有人说,他的做法很像一名大侠。
对此,万周迎会微微一笑。对于“侠”字,他解释说,“是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人,寓意‘有能力的人,提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大家都伸出手,大家都是大侠。”
万老师不愿标榜自己。他说,“我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一是出于公益,二是完善自我。现在看来,效果不错。”
有一位盲人学生打拳姿势最为标准、好看,每每练拳,引来无数敬佩和赞叹,这也是万周迎感到快乐的时刻。
本报记者 辛明